他從小就是一個內向的乖孩子,安靜,聽話,不愛玩,喜歡翻看連環畫,一坐就是老半天。
上高中后,當身邊的人都忙著報考各類補習班、疲勞地應付各類競賽考試的時候,他卻躲在一個小小空間里,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駕一葉扁舟,領略波濤,見識壯闊。他優哉游哉,樂在其中!高考前兩個多月的一天,課堂上,當他捧著一本《中國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老師當場沒收了書并大聲斥責他:“高考快來了,想不到你還有時間看這種閑書!”父母也把他的那些寶貝史書鎖了起來。高考硝煙散盡,他走進一所大學,學習法律專業。這是當年的熱門專業,卻不是他內心的聲音。
在莫可名狀的苦悶和單調中,他發現了一個更大的儲蓄歷史的地方—圖書館。當其他同學在球場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愛戀纏綿,他都能安靜地捧起一本本歷史書,素淡若純水,恬靜若處子。冬日夜晚,一個人從圖書館往宿舍走,迎著寒風,四周俱靜,他聽見了自己呼氣的聲音、腳下吱吱的踩雪聲和怦怦的心跳。黑暗中,他覺得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與自己同行,給他鼓舞,消融了冬日的寒冷和獨行的寂寞。那一刻,靜謐的深夜,他會心地笑了,喜悅如蓮,像一顆黑夜綻放、幽香四溢的蓮子。
大學畢業,他進入海關工作,成為一名朝九晚五的國家公務員。但下班后,他依然會一個人徜徉在歷史長卷中。2006年3月10日,對于27歲的他來說,應該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著一本《明實錄》,看著看著,突然心里異常煩躁起來,看了幾十年的歷史書,怎么還是如此枯燥乏味?他聽到發自內心驚雷般的聲音:其實,你可以把歷史寫得很精彩、很好看!他知道,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現在到了從攢了20多年的“儲錢罐”里取出“錢”來的時候了。
回到家,打開電腦,他喝醉酒一般,興奮地在天涯論壇“煮酒論史”版塊敲出了生平第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
當年明月,這是他的ID,《明朝那些事兒》,這是他的作品,至今已賣到600多萬冊。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