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剛看了一個無比心塞的故事。
俄羅斯有一個雜貨鋪的店主,叫MamoudShavershyan。
8年前,他偶然遇到一個拮據的老婦人來買面包,老婦人反復清點那幾枚硬幣的模樣,讓Mamoud非常動容,他于是動了惻隱之心,決定免費向領養老金的老人提供面包。
當心你的善良,培養出“吸血鬼”
為了不傷害他們的自尊,Mamoud想出了一個辦法——發放優惠券。領養老金的老人憑從他店里領取的優惠券,可以免費換到普通的白面包或黑麥面包。
漸漸地,Mamoud也開始為殘疾人、低收入的家庭發放優惠券,消息不脛而走,附近鎮上的一些窮人也開始來他的雜貨鋪領取優惠券換取免費面包。Mamoud的雜貨鋪平均每個月要送出2000個白面包和1000個黑麥面包。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暖心的、好人有好報的故事。
來換取免費面包的人越來越多,但Mamoud自己也要生活,他只能盡自己所能每天提供一定數量的面包。
有時候面包很早就領完了,來遲了的鎮民便會破口大罵。還有一次,因為送貨的面包車在半路壞了,面包沒能及時送到店里。幾位憤怒的鎮民甚至砸開了Mamoud的店門。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起一句俗語: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救急幫困對方會感激你雪中送碳,救窮幫懶,卻可能好心沒好報,甚至把自己拖垮。
2
非常巧,昨天和小區的一位媽媽黨散步時,她給我講了個相似的故事。鄰居說她表妹最近在和公公吵架,因為公公不幫她還房貸了。
故事是這樣的,表妹的婆婆已經過世了,兩年半前表妹生下寶寶,沒多久又貸款買了第二套房。為了方便照顧孩子,表妹做起了全職媽媽,并攜夫帶子搬回娘家住。
鑒于她沒工作,公公便主動提出幫小兩口還房貸,期間公公一直想再找個后老伴,春節期間經人介紹認識了一個老太太,兩人情投意合,于是扯了一張證,并簡單宴請了幾個親朋,就算結婚了。
公公再婚后又還了幾個月的房貸,一個月前說手頭緊張,暫時不能幫忙還房貸了。
表妹非常生氣,認定公公是娶了后老伴,財政大權轉移,做不了主,于是跑到公公家吵鬧,罵公公被人騙錢騙財,是傻老頭一個,還說后婆婆是狐貍精——總之場面非常難堪。
幾天后公公本著家和萬事興的態度,來到親家母家,想找兒媳商量一下還房貸的事。
結果面對登門的公公,表妹一直冷著臉,理也不理,連表妹自己的親媽都看不過去了,說長輩來了,你怎么連話招呼都不打,快去給你爸倒茶。
表妹卻說:“人家現在哪兒是我爸,人家現在有了新老伴,也有了新兒子新兒媳,我這舊兒媳人家才看不上眼呢。”
公公見狀,寒暄幾句便提出了告辭。表妹的媽媽覺得女兒很不像話,邊送親家邊代女兒道歉:孩子不懂事,您甭往心里去,我回頭好好教育。
聽到這話公公突然落淚了,老爺子說:我幫忙還了兩年多的房貸,她沒有一句感謝的話,我才一個月沒幫她還,就跑來和我又吵又鬧。我今天來是想和她商量幫她還一半行不行,就她這態度,我一分錢也不想出了。
她哪怕好聲她氣地問一下我為什么不幫她還了,我這心也不至于這么涼。
公公走后,媽媽批評表妹,表妹卻完全不覺得自己有問題,還嫌媽媽胳膊肘往外拐:他就這么一個兒子,幫還個房貸怎么了?還不是后老伴從中做梗?一開始我就不同意他再婚,這下雞飛蛋打了吧?
鄰居說,從沒見過這么不講理不知感恩的人,人家是該你的還是欠你的,你們自己買的房,憑什么讓老爺子幫你們還房貸?
的確,遇到蠻不講理的人,真是沒辦法溝通,他們經常有很多神邏輯,非常人可理解。
前幾天看劉震云先生的《一句頂一萬句》,小說里有個教書先生叫老汪。老汪是個講道理又厚道的人,老汪的老婆銀瓶很能說,還喜歡串門,見到人,嘴像刮風似的,想起什么說什么。鎮上一多半人被她得罪了。有人勸老汪說:“老汪,你是個有學問的人,你老婆那個嘴,你也勸勸她。”
老汪一聲嘆息:“一個人說正經話,說得不對可以勸他;一個人在胡言亂語,何勸之有?”
什么叫胡言亂語?說白了,就是不講道理。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和他說什么,都是白搭。如果一個人不講理還不知感恩,那簡直是災難。
3
一個同學給我講過他二舅和大舅的故事。朋友老家在陜南大山里頭,他說那邊特別窮,到現在村子里大多還是土坯房,基本上家家窮得叮當響。
朋友的二舅窮得連媳婦都娶不上,窮則思變,于是二舅獨自從陜南老家搬到咸陽一個縣城,二舅出來的早,又是單身,打工掙了些錢,就承包了幾畝地,還蓋了個窯洞。幾年后,大舅聽說二舅過得不錯,便也帶著一家老小從陜南遷了過來。
然而一家四口,要吃要住,沒房子沒地又沒錢,開始新生活,談何容易?二舅見狀,便把家里的兩塊地讓大舅種,因為自己經常在外地打工,便把窯洞也讓給哥哥一家住。
兩年后考慮到哥哥一家應當有了些積蓄,二舅提出把窯洞收回來,打算整修一下。
結果大舅一家死活不同意,還問二舅“收回來”是什么意思。
二舅聽語氣不對,聊了幾句發現自己的親哥哥壓根沒打算把窯洞和地還給他,還說這窯洞原本破破爛爛,他找人修了好幾次,跟蓋了個新的沒什么區別,不能輕易讓給二舅。
說到那兩塊地,大舅更有理:地里我已經種上樹了,現在樹都有碗口粗了,我指望著賣了樹給兒子娶媳婦,把地還給你,我的樹怎么辦?你賠我多少錢?
二舅氣得要上吊。自己當初一腔熱心,原以為是自己的親兄弟,不忍心不幫,結果二舅拿大舅當親兄弟,大舅拿二舅當免費銀行。
就是有人這么不講理而且不知感恩。
4
有人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說實話,我們幫助別人的時候,并不指望對方涌泉相報。
以本文中的兩個故事為例,無論是公公幫兒子兒媳還房貸,還是二舅把房子借給大舅,他們可能僅僅覺得對方生活不易,又是血親,咱不幫誰幫?結果人家不但不感恩,還把你的慷慨當成理所應當。
我覺的問題的關鍵是,這兩位都過于大方了。這兩位都犯了“救窮”的毛病。有時候,幫忙真的需要有度,該幫的幫,不該幫的也不能瞎慷慨。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借錢。
一個朋友說她一個叔叔的哥哥去世了,留下一個50多歲的老婆和3個孩子。最小的侄子年少不懂事,十九歲就當了爹,老婆又丟下孩子跑了。
這些年,只要家里有困難,他就會去找叔叔幫忙,要么借錢要么借物。叔叔對他的幫助累計也有十幾萬元,叔叔家也是普通家庭,只是顧念是血親,努力幫襯,也一直沒提過還錢的事兒。讓叔叔寒心的是,侄子這些年來除了借錢的時候會回來探望他,平時很少和自己走動。
今年清明節,侄子在外宵夜時,與小混混發生口角動手傷了人,對方提出私了和公了,公了就是走法律程序告侄子,私了是讓侄子拿三萬元的醫藥費。
侄子又來找叔叔借錢,叔叔一是家里的確沒那么多錢,二是認為侄子經常惹事,需要得到一個教訓,便沒有給錢。
侄子非常生氣,覺得他都這么難了,叔叔卻袖手不管,一點血肉親情都不講,枉自己叫了二十多年的叔叔,當即聲明不再往來,從此就真和叔叔絕交了,從前借的錢當然也不會還了。
遇到這種不知感恩,還蠻不講理的人,真是簡直了。不過還好這個侄子主動絕交了,否則以后指不定怎么坑他叔呢。
5
相信很多人聽過“斗米恩,擔米仇”這句話,這句話其實是有故事的。
從前,有兩戶人家是鄰居,其中一家人要富裕一些,另一家相對窮了點兒。有一年,天氣大旱,田中顆粒無收。窮的一家眼瞅家里揭不開鍋,這時,富的一家從外地買了些糧食,想著大家鄰里鄰居的,就熱心地給隔壁送去了一升米。
窮人家非常感激,鄰居真是雪中送碳救命恩人呀!于是特地跑去富人家感謝,客氣寒暄一番后,無意中聊到次年的種子還沒有著落,富人又慷慨地說:我這里的糧食還有一些,你要實在困難就再拿去一斗吧。
鄰居千恩萬謝拿著一斗米回家了,然而家人卻說,這斗米能吃幾天,根本就撐不到來年做地里的種子,他既然這么有錢,就應該多送我們一些,真是為富不仁啊。
當一個人快被餓死的時候,你給他一個饅頭,他會把你當作恩人;如果你一直給他饅頭,有一天你不能再給,你就成為他的仇人了。
這就是人心,也是人性。古人就把人心看得透透的。
幫人固然是好的,但切勿無原則無底線。有時候,你的善意,反而會把一個人推向你的對立面,培養了一個吸血鬼。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不讓他再吸你的血,他覺得你這是釜底抽薪,你這是良心壞掉了,你這是要把他逼上絕路啊。
至于你的損失,他會想,你那么多血,讓我吸一點又何妨?
古道熱腸固然是好的,但人的心有時卻是個無底洞,面對不感恩還不講道理的人,還是那句話: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