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去了真的有不再來的時候。
最近幾年的春天老人們都說來村里的燕子少了好多,原先都是一群一群地,黃昏時候電線上一字兒排開,嘰嘰喳喳地像是在開著家族會議。可如今偶爾一倆只燕子來村子轉轉之后就飛走了,原先經常在屋檐下見到的燕窩成了昨日的記憶了。
村子里原先都是老屋子,是那種帶有天井的徽派風格的建筑,只要春天一到燕子就會從天井飛進廳堂,倆只燕子雙宿雙飛,共同鑄造屬于自己的“小屋“。黛瓦白墻,斑駁圍墻,雨后嘴里叼著新泥的燕子就像勤勞的農婦一樣,孩子們坐在長滿青苔的臺階上數著燕子飛進飛出的次數:
1,2,3……數著數著也就忘了,因為她們實在太勤快了,一覺春夢后屋檐下一個嶄新的燕窩就落成了。
燕窩大都建在大梁上,形狀像是倒放的瓷碗,四周都是封閉的,只露出剛好夠出進的小口子。燕窩大都成灰白色,那是泥土被風干之后的顏色。有時一根大梁上建了一個窩,不過幾天旁邊陸陸續續地又有了幾個,老人們樂呵呵地數著那些燕窩,就好像是自家的寶貝一樣,有時晚飯后拉家常老人們還看誰家今年的燕窩多,燕窩多的人家說明今年的運氣好,燕子都樂意到你家去安家。所以春天一到家家都把天井打開,盼著燕子都在自家的大梁上做窩。
當然燕子多了也是有麻煩的,除去天天嘰嘰喳喳的,最大的麻煩莫過于她們的糞便了。燕子是喜歡干凈的,我們經常看到她們用嘴梳理著羽毛,她們從來不在自己的窩里面拉屎,很多時候都是把屁股對著出口直接就拉了,所以廳堂下面經常會看到鳥屎,灰的、白的、黑的,有些人家就在在地上放上一只麻袋,算是燕子們的糞池吧!有時不注意鳥屎掉到人頭上的事也經常發生,不過人們從來沒有怪過那些可愛的精靈們,倒是怪自己太不小心了。
春天除了來的除了燕子,麻雀也來了。村里的人是不喜歡麻雀的,因為麻雀要吃糧食,不僅如此它們還喜歡搶占燕子的窩。麻雀是非常聰明的,它們來的時候燕子已經將窩做好了,它們趁著燕子出去覓食的時間快速地占了窩,等燕子們回來一看才知道自己的家被“強盜”給搶去了。燕子們非常生氣,停在天井不斷得叫著,仿佛在譴責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然而任憑燕子的譴責麻雀們不為所動,堅守不出,穩坐釣魚臺。燕子畢竟是溫和的動物,她們說累就就不再說了,嘆口氣重新找新的家了。但人們卻看不下去了,他們用搬來梯子,在晚上時借用漁網將麻雀一網捕獲,成了孩子們手中的玩物。
燕窩做好不到一個月,人們就會發現窩里面好像有小燕子子的叫聲。是的,它們的孩子破殼而出了。孩子們最喜歡看小燕子的,不過這樣的機會很少,只有喂食的時候那些小燕子才會爬到洞口張開大嘴吞食著食物。燕子爸媽更忙了,沒命地飛來飛去,只為那一張張張開的小嘴巴。
再過一個月小燕子長大了,燕子爸媽開始教小燕子飛翔。一開始小燕子們一個個站在洞口,好奇地望著外面的世界,但誰也不敢跨出一步。燕子爸媽在窩邊飛來飛去,鼓勵著小燕子們勇敢地跨出第一步。終于,一只燕子跨出了第一步,身子急速下落,它用盡力氣揮動翅膀,終于在快要落地的時候飛了起來,而且越飛越高,展翅飛翔了。當然有些小燕子是不幸的,還沒有揮動翅膀身子已經著地了,人們并不歧視這樣的燕子,他們給燕子包扎好傷口后重新放到窩里面去,等著著它的再一次起飛。
如今村子里的老屋子越來越少,嶄新的樓房一座接著一座。那些新房子大門緊鎖,也沒有天井這樣的結構,年輕一些的也不允許燕子在自家潔白的墻上做窩,而些老房子因為年代久遠也已經沒人住了,那些天井也沒有人去開了。
燕子越來越少,孩子們對著麻雀說是燕子。偶爾在一些老屋子的大梁上看到燕窩的遺跡,也不知道多少年沒有用過了,就像這房子一樣吧。人走了,燕子似乎也呆不住了,原來她們是懂人的啊!
燕子啊,你今年會來嗎?走的時候請帶上一些思念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