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萊曾經說過,我們極希望獲得別人的贊揚,同樣的,我們也極為害怕別人的指責。很少有人在面對他人的指責時仍能云淡風輕,一般說來,遭遇他人的批評或者指責時,人們往往會覺得毫無面子,甚至是羞愧難當。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呢?歸根結底這還是一個“面子”問題,當獲得贊揚和夸獎時,人們會覺得有面子,反之則會顏面掃地,毫無尊嚴。
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每個人面對批評和指責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有些人會暴跳如雷,甚至與人爭辯起來,哪怕自己真的錯了,也絕對不在言語的爭鋒中敗下陣來,所以他們往往會靠著撒潑耍賴而取勝,但遺憾的是他們贏了爭吵,卻輸了一次改進的機會,實在不是什么明智之舉。此外,還有一類人,他們往往能夠理智客觀地面對他們的批評,心平氣和地詢問對方的意見,并從中吸取教訓,幫助自己成長。
一個人如果放不下臉面,接受不了別人的批評,那么,永遠都只能原地踏步,無法實現自我完善,更無法取得長遠的進步。盡管我們對自己很熟悉、很了解,但在很多時候往往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聽取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很有好處的。
永遠都不要憎恨那些批評過你的人,盡管他們中肯的建議會令你感到臉上無光,甚至是連自尊也被傷害殆盡,但與自己的前程相比,“面子”又能有多重要呢?況且,連他人忠告都拒絕的人,誰會認為他有面子呢?所謂的“面子”不過是我們的一塊遮羞布,是不愿意被批評的“借口”,唯有放下這些,才能坦然客觀地面對自己的失誤以及錯誤。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錯了不要緊,只要能夠及時意識到問題的所在,能改則一切都是善莫大焉。
凱特從小到大都是被父母夸大的,小時候在作業本上亂寫亂畫,為了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父母也從不為此發脾氣,反而夸她有創意。在美國這個以贊揚教育為主的國家,凱特在學校自然也很少會被批評,久而久之,她便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希望他人夸獎自己,實在不夸獎也沒關系,但絕對不能批評,因為對于他人的批評和建議,她根本一點都忍受不了。
凱特就職的是一家跨國公司,由于業務需要,她被外派到菲律賓的分公司,然而這一切僅僅是一個糟糕的開始而已。凱特的下屬中有一位土生土長的菲律賓人,由于凱特對菲律賓的公司業務并不熟悉,所以在處理工作時,犯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錯誤,而下屬則出于好心提醒她注意菲律賓人獨特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習俗。
這本來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可是,凱特把下屬好心提出的意見當成了批評,她厭惡批評,根本無法忍受批評,更何況是自己下屬的批評,所以她根本不愿意承認錯誤,而是指責對方太過于小題大做,是在雞蛋里挑骨頭,故意找茬。本來是好心提建議,結果卻被訓斥了一頓,作為下屬,為了自己的工作著想,自然不會與凱特對著干,所以,菲律賓下屬保持了沉默,自此以后,即便是發現上級犯錯,他也不會主動提出來。
在凱特看來,自己竟然被菲律賓下屬教訓了一頓,這實在是一種恥辱,為此她在心里惱怒了很久。三個月后,凱特所在的菲律賓分公司計劃在全國范圍內大肆投放廣告,而凱特則負責整個廣告內容的策劃和方案設計,但凱特畢竟是美國人,對菲律賓的消費者并沒有太深刻的了解,結果她設計的廣告元素中含有菲律賓的禁忌元素,等發現問題時,廣告已經拍攝完畢,結果給公司造成了巨額損失。凱特本人也因在這件事情中的糟糕表現而出現事業滑坡。
首先是在公司下屬中丟失了威信,此外公司總部的高層已經不再愿意信任凱特,所以派遣了一位中年男士來接替她的工作,公司對她的處罰不僅僅是降薪,還有降職,一時之間凱特的事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試想,如果凱特能夠接受下屬的批評,并意識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這樣的結果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時間不能倒流,現在不能接受他人的批評,等你意識到自己的愚蠢時,一切都已經不可挽回。所以,別把他人的批評當恥辱,不管對方的批評和指責是否正確,先心平氣和地聽他說完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才是最為明智的態度和做法。
然而,現實生活中不少人卻從不這樣認為,在他們眼中,唯有在與批評者的爭論中獲勝,才能勉強挽回點面子,承認自己的錯誤,這么丟臉的事情怎能做?哪怕就是真錯了,口頭上也絕不能承認。殊不知,不懂得退一步,遲早會因為方向失誤而撞上南墻。
也有些人能接受別人的批評,但他們的接受僅僅是表面上的功夫,因為他們從來都不關心批評的內容,他們關心的只有對方的目的。比如當下屬指出上級的錯誤時,有些上級則會從主觀上揣測下屬可能有取而代之的野心和想法,實際上,這一切都不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對方的批評目的不是重點,重點是批評的內容,只要批評內容正確,那么,不論對方是否抱有某種特殊目的,我們都應該積極地接受并及早改進。
接受他人的批評并不是一件沒面子的事情,反而是一種有修養、有內涵、有度量的象征。清朝故步自封所以因落后而挨打,實際上,人也是一樣,故步自封,聽不進別人的批評與建議,把別人的批評當成是恥辱,我們就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把他人的批評當恥辱而不好意思去面對別人的批評指正,那么我們遲早要面對更大的恥辱。唯有放下面子,廣開言語,多聽取他人的意見,才能眼界卓越,不斷提升自己的做人境界和生存競爭力,一個不斷進取、始終都行走在帶頭位置的人才是真有面子。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