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谷
低谷并不可怕,每個人都會遇到。人生步入低谷,并不是恥辱,也不是失敗,這是人生的一種很正常的狀態。可能只有一種人不會經歷低谷,那便是一生都平庸的人,他們沒有做過任何值得一提的事,沒有取得過任何成就,自然沒有低谷可言。
歷史上的偉人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避免了低谷,而是因為他們好好地利用了低谷。庸人與偉人的區別就在于,庸人會在低谷中一蹶不振,偉人則把低谷當作了攀登另一座高峰的起點。在低谷中養精蓄銳,尋求東山再起的機會,這是聰明人的處世哲學。伏得越久的鳥往往日后飛得越高,因為伏得越久,意味著它積蓄的力量越大。同樣的,低谷這個階段持續得再長也并不可怕,可怕是時間可能會使人斗志全消,忘記了原來的使命,故此,心浮氣躁是處在低谷時的一個大忌。想想古代的姜子牙,人生的低谷一直持續到80歲,才遇到了賢主,不是同樣可以開創萬世的偉業嗎?
人生如山,高低起伏、連綿不斷,這樣才壯美。人生如浪,一波接著一波,這樣才會前進。你不能想象,沒有山谷的山是什么樣子,沒有高低的浪是什么樣子;你也不能想象,沒有經歷過低谷的人是什么樣子。
才能
真正懷才不遇的人不多,可是自認為懷才不遇的人不少。前者有真才實學,只是還沒有遇到合適的機會;后者沒有什么出眾的才能,卻夢想著有哪位“伯樂”來提攜自己。
除了在極特殊的歷史環境外,有才能的人總可以想辦法把自己“推銷”出去,不一定非要“伯樂”來找“千里馬”,“千里馬”同樣可以去找“伯樂”。現在的年代,更不用害怕懷才不遇,在生活中有太多的機會讓你施展,只要你是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總會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
一顆珍珠混在泥沙里,很容易被人發現;如果是一顆沙子混在泥沙里,那就很難找到了,所以說,與其埋怨沒人賞識自己,還不如埋怨自己沒能成為一顆珍珠。從另一方面來說,即使你真的有才能,沒人賞識也不一定是壞事,這樣才能可以在你體內慢慢地“發育”。早產的嬰兒通常都不強壯,過早地在世俗面前顯露才能,通常也很難撐過風雨的考驗,倒不如厚積而薄發。
知己
按照字面的解釋,“知己”便是知道自己、了解自己的人。許多人窮其一生都不能了解自己,更別說要求別人了解自己了,自古以來知己難覓,大概也就是這個道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