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遠不可能滿足于自己未必真正需要的東西。雖然這句深刻的個人成長格言通常是指那些他人贊同的事物(你確實要有自己愿意要的東西),他也同樣適用于效力問題。好多人都在努力,但投入的精力總是不夠,因為努力工作未必是他們所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們需要的只是工作,用一種認真而關切的態(tài)度去工作,并無須掛念或關心。難道你沒有注意到努力從事正確的事情其實并不辛苦嗎?一直在加班加點干嗎?
在最近培訓一位成功的經(jīng)理人時,我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微妙但很現(xiàn)實的“繁忙陷阱”。你知道有一種綜合癥:“要是我在做著某件事情,同時感到自己是在全心全意地去完成它,那么我根本不必對所有其他事情,那些很可能是我應該在做的其他事情而感到焦慮和擔憂。”
在前一天晚上處理過數(shù)百份郵件之后,他的郵箱里還有大約十幾封電子郵件。但是,她已經(jīng)在別處將待處理的郵件歸類匯總了。我希望它能停止這樣做,而體會一下將郵箱徹底清空究竟是怎樣的感覺,因此,我就提醒他大膽的做,把最后那批郵件移出去,放入他過去存放其他郵件的地方。
當他按我所說的去做時,你會看到一絲光明顯現(xiàn)出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全部工作清單都集中在一個地方。我認識到自己愿意花時間首先去處理那些電子郵件,因為那似乎是我們可以做出的最容易的選擇。現(xiàn)在,我可以在自己必須從事的其他各項工作的環(huán)境中對他們立刻進行評估。它們并沒有丟失,而是處于一個更適合的視角中。我一直讓自己陷入渾渾噩噩的忙碌中,而不是因自己作出了更好的選擇而感到愉快。”
我們總是根據(jù)時間的先后順序和感性直覺等尺度來回想那些存儲在我們頭腦中的信息,這算不上是最有效的系統(tǒng)。同樣如果你提示個人行動的系統(tǒng)雜亂無序(屏幕上的卡紙、辦公桌上的電話條、椅子上的紙條),你的精力就會順勢抓住那些最容易的事情。然而,近在眼前的并不是當時選擇做什么的最佳標準。
清理我們的心理RAM、將你的整個工作清單集中在一個地方,然后對隨后要采取的行動做出更好的選擇。這樣做還有一個好處:當你選擇了真正需要處理的工作時,關于勿需即刻處理的工作的選擇就要容易的多。
想一想
~在你目前所從事的事情當中,哪些是你認為比較辛苦的工作?你是在做那件事情時還是不做那件事情時才有這樣的感覺?
~你什么時候努力工作但似乎并無感覺?對于如何在必要時獲得這種體驗,你從自己的身上能學到些什么?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