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感覺?雖然覺得自己和別人一樣孤獨,但是別人家的孤獨好像都是香的,自己的孤獨都是拿不出手的。
寒假前快要回家的某天晚上,我在陽臺上洗衣服,手機里放著陳奕迅的《完》,我蹲在地上,一邊用力揉著浸水后重不可拎的衣服,一邊輕輕的哭出了聲。哭的欲望來的那么強烈,如同數學掛科一樣不可阻止。陽臺上只有我一個人,月亮掛在窗外,安靜的很,可異鄉的月亮也拒人千里的很。在毫無聲息的宇宙里,獨自旋轉反射太陽光芒的月亮啊,照亮異鄉也照亮家鄉的月亮啊。
我曾有過許多千回百轉的文藝女青年的矯情、做作還有無病呻吟,有許多奇奇怪怪的文藝女青年的思想和行為。摘記本是我來念大學時,從家不遠萬里背到學校的,還有留著寫給好友的日記本。可是這大半年,竟被我遺忘在角落里,而我還心安理得。我忙著準備考試,忙著學數學課英語課專業課,忙著社團組織的活動,忙得很,以至于忙到忘記自己原來也是個特立獨行的文藝女青年。
我的文藝氣,全讓我自己悄悄抹掉了。
忙碌的我卻覺得遠離文藝,遠離文字世界的自己越來越孤獨。
寒假回到家,我去的第一個地方是從前愛光顧的書店。撲到里面如饑似渴的挑選,結賬時報抱了厚厚一摞,也不管旁邊顧客都用驚訝的眼神瞅著我。錢是花出去了,書買回來以后,到今天還沒有翻完哪怕半本。
孤獨的人大都愛讀書,我卻“孤獨”的讀不進去書。
現在我也沒有多余廢話矯情的心了。以前的自己在空間里大段大段成篇的寫心情、熬“雞湯”。雖然別人經常會說“矯情”,但自己還是樂此不疲,現在動態都成了段子手的搞笑日常。有些改變,終于還是無可奈何無可避免。并非是現在的自己沒有感慨沒有情緒,然而已經再沒有可以表達出來的語言。那種“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的無奈,真是讓人覺得孤獨,難道所謂成長,就是學會掩蓋心事?
孤獨啊,我總是長嘆自己的“孤獨”。可是,孤獨的貝多芬成為音樂傳奇,孤獨的梵高畫出絕世風景,孤獨的安徒生寫出童話安慰世界。我的孤獨創造出了什么?
什么也沒有。
那根本不是真正的孤獨,那是實力撐不起野心的浮躁,是對想改變自己卻又無能為力的痛恨,是生活信念的飄搖,是迷茫。僅此而已。我卻把這些都當成孤獨,所以這些孤獨又怎能拿得出手?
“手一僵,眼閉著。”那些明明心中有火花的人,有的時候偏偏默默地選擇裝死,選擇對所有坎坷視而不見,選擇逃避一切。裝死的人裝的好,裝著裝著也就死了;我不想做一個裝死的人,愿你也不是那樣的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