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休完產假的咨詢者玲玲(化名)最近重返職場,然而讓她深感困惑與不解的是,她發現自己的工作量變得越來越少,在職場打拼多年的她有一股不祥的預感浮上心頭:該不會是領導想要邊緣化自己吧?畢竟自己在這家公司干了十多年,假如公司想辭退自己必然要支付不少賠償金,會不會是領導通過這種方式讓自己知難而退,主動提出離職呢?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和玲玲一樣,擔心自己被領導邊緣化了的處境呢?
Q1
什么是“被邊緣化”?
概括起來就是:核心工作不讓你參與,工作量越來越少,領導不給你任何明確說法,也不曾告訴你未來的工作安排,和同部門的同事工作節奏不一致……
致使你各種猜測和懷疑,不明白領導到底是什么用意,甚至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情緒。
那么,這時的你到底該如何分析以及采取怎樣的措施呢?
Q2
用“5W”法梳理困境
這“5W”問題分別是——
1、When?(什么時候開始的?)
2、What?(當時發生了什么事?)
3、Who?(涉及到哪些人?)
4、Where?(在什么場合發生的?)
5、Why?(為什么會發生這件事?)
我們以文中玲玲的案例分析,在她察覺被公司邊緣化這件事中,運用這“5W”法進行的分析如下:
1、When?(何時開始的?)
據玲玲說,在孕前她的工作量還是很多的,后來因為有孕在身,領導也找她談過話,適當給她減去了一些工作量,并承諾在產假結束后漸漸恢復正常工作量。
2、What?(當時發生了什么事?)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就在玲玲在家休產假期間,原領導離職來了個新領導,于是,等玲玲回到崗位后,讓她回復正常工作量的承諾就形同空文了。
同時,她發現公司承接的新業務是自己之前沒有做過的,這也是讓她倍感沮喪的原因之一。
3、Who?(涉及到哪些人?)
從上述事實中我們不難得知,這起“疑似被邊緣”的事件涉及到原領導、當事人及新領導,當然還有公司的老員工和新同事等等。
4、Where?(在什么場合發生的?)
很顯然,這件事情是在玲玲重回公司后發生的,問及有沒有一些特殊場合,玲玲說,新領導曾給開過一次會,大意也就是讓大家盡快熟悉新業務而已。
5、Why?(為什么會發生這種事?)
1)、當事人對新業務本身的生疏;
2)、懷疑自己“被邊緣化”,一度深陷沮喪的情緒;
3)、平時不太注重職場人際關系,以至于關鍵時刻陷入被孤立的境地。
據玲玲說,她之前只顧著忙自己的工作,回來后一是對新領導不熟悉,不曾和新領導做溝通;二是和同事關系也一般,不知道其他同事是否也有類似的感受;三是新員工感覺自己比較孤傲,平時也不愿意和她多交流。
通過“5W”分析法,事實真相漸漸浮出水面。
Q3
做人做事兩手都要抓
事實上,很多職場人常常在做人做事方面沒有樹立正確的認識,以至于陷入尷尬境地。
有人認為做事大于做人,于是只悶頭做事,到最后盡管業務上有些能力,但礙于人際關系,也很難得到提攜。也有人認為做人大于做事,整天鉆營人際關系,忽略了最根本的做事能力,于是每逢管理層變動,這類人往往成為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人。
其實,在職場中,我們既要增強自己的做事能力,也要注重人際關系的維護和經營。通常,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盡快熟悉新的工作內容及環境。
對玲玲而言,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熟悉公司新業務,即便自己是“老員工”,但對于公司新業務來說還是位“新人”,因此要不恥下問,保持學習和成長的心態,而不是端著“老員工”的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
2、主動找新領導溝通,看看他對你未來的工作有什么安排。
由于新領導才上任不久,必然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這個時候也很難顧及到某個“非關鍵性”的員工,此時對玲玲而言,應該盡快和領導溝通,談談自己對工作的看法,同時也探下領導的口氣和意圖。
3、和同事修通好關系,通過自己努力贏得“存在感”。
例如很多新員工對公司傳統業務并不熟悉,玲玲完全可以主動給予幫助,同時也積極向他們學習新業務,如此一來,她才能夠迅速提升業務能力,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不錯的口碑,在同事心中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有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Q4
三步找回存在感
總得來說,當領導出現疑似“邊緣化自己”的傾向時,記得用這三招:
1、用5W法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
2、提升做事能力;
3、修通人際關系。
如此簡練的三步,就能將困境化解于無形,開創新的職場局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