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難揣摩的就是人心,人性叢林中有許多忌諱,一不小心便會跌入失敗的陷阱。
南懷瑾先生在講解《莊子》時,強調了其中一句話:“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他就愛好那一點、專注在那一點的時候,什么都無法改變他。所以,明知道你是為了他,但是有時候他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就忘記你是為他著想了。南先生最后總結:因此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無論夫妻、父母、兄弟還是朋友,總之是“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一只老山羊在小河邊碰到一只小鳥在飲水,便說:“你只顧在這里喝水,卻完全不知道提高警惕。如果狐貍過來,你的小命兒就會丟掉了。”然后,又嚴肅地講了許多道理。小鳥笑著表示接受。但老山羊一走開,小鳥就對身邊的螞蟻說:“依仗胡子長冒充懂道理,去年,它的孩子還不是在這里讓狼給吃了嗎?”
老山羊的好心并沒有得到好報。某些時候,不管你出于什么心態,也不管你的意見是對是錯、是好是壞,一旦你主動提出來,就犯了人性叢林里的忌諱。
每個人都在努力建立一個堅固的自我,以掌握對自己心靈的自主權,并經由外在的行為來檢驗自我堅固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點,揭露了別人的錯誤,他就會明顯地感覺自我受到了侵犯,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還采取不友善的態度。
莊子曾經看著圍著茅屋飛進飛出的燕子,說道:鳥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樹以免傷害。但燕子特別,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卻沒人去害它,這便是處世的大智慧。人類見著鳥舉槍便射,卻對身邊縈繞的燕子視而不見。燕子的叫聲可謂婉轉,卻沒有一個人將燕子放到籠子里,以聽它的叫聲取樂。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離。
人類是一種你不能離它太遠、又不能離它太近的動物。比如珍禽猛獸害怕人,躲得遠遠的,人便去深山獵捕它們,這是因為它們離人類太遠。家畜因完全被人豢養和左右,人便可隨意殺戮,這是因為它們離人類太近。只有燕子看懂了人類,摸透了人類的脾氣,既親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著自己精神的獨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樣敬著燕子。
或許有人以為懂得“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之妙只會讓人變得狡詐奸猾,其實不然,人心難測,要想自在做人,必須了解人性與現實。
即便身邊的人知道你是在為他好,也會在一時的沖動下傷害你。正如一心直言進諫、忠心社稷的魏征,即便被后世稱為一代良臣名相,被李世民引為“得失銅鏡”,最終還是難逃晚年唐太宗的積恨爆發,致墓碑被砸,一段君臣佳話以此告終。
在人性叢林中要小心行走,不要無意中得罪了他人卻不自知,要學會像外交家一樣為人處世。這不是教你詐,而是教你看清世事與人心。
交友之道與豪豬哲學
交友之道與豪豬哲學有什么關系?簡而言之,南先生曾借助孔子的一句話來說明這個問題:距離。“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天下的女人都恨死了孔子這句話。南先生說,其實,孔子說的不僅僅是女人,還包括小人,而世界上的男人,夠得上資格免于“小人”之名的,實在是少之又少。因此,圣賢這一句話,雖然表面上罵盡了天下的女人,但又有幾個男人不在被罵之列呢?
“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明智之人在交往之中懂得保持距離??鬃泳头浅E宸呵飼r期的晏子交朋友的態度,晏子不輕易與人交朋友,但如果交了一個朋友,就會善始善終。南先生進而點明,對于我們來說,每個人都有朋友,但善始善終的很少。新朋友在增加,老朋友卻在流失,正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南先生指出,晏子讓友情地久天長的要訣就在于“久而敬之”,交情越久,他對人越恭敬有禮,別人對他也越敬重。這四個字說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一般來說,關系親密的朋友,言談舉止都更為隨便。但一時的口不擇言,有時會變成永遠的傷疤。因此,交友之道,便在于“久而敬之”。
朋友關系的存續是以相互尊重為前提的,容不得半點強求、干涉和控制。彼此之間,情趣相投、脾氣對味則合、則交;反之,則離、則絕。朋友之間再熟悉、再親密,也不能隨便過頭、不恭不敬,這樣,默契和平衡將被打破,友好關系將不復存在。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私密空間,朋友之間過于隨便,就容易侵入這片禁區,從而引起沖突,造成隔閡。待友不敬,有時或許只是一件小事,卻可能已埋下了破壞性的種子。維持朋友親密關系的最好辦法是往來有節,互不干涉,“久而敬之”才能天長地久。
孔子還曾告誡弟子子貢“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南先生結合實際對這句話作了通俗的解釋。以上下級為例,當上司有了不對的地方,你提出意見和建議。如果對于一個問題,你說的次數多了,雖說是對公司與上級有益,有時也會招致上司的反感。對朋友也是一樣,朋友有不對的地方,但若他聽不進你的建議,你勸告的次數過多,朋友反而會與你慢慢疏遠,甚至與你變成冤家。
中國文化中友道的精神,在于“規過勸善”,這是朋友的真正價值所在,有錯誤相互糾正,彼此向好的方向勉勵,這就是真朋友。但規過勸善,也有一定的限度。朋友的過錯要及時指出,“忠告而善道之”,盡心勸勉他,讓他改正錯誤,但實在沒有辦法時,“不可則止”,就不要再勉強了。自古忠言逆耳,假如忠諫過分了,朋友的交情就沒有了,尤其是共事業的朋友。
豪豬生長在非洲,身上的毛硬而尖。冬天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它們就聚在一起,互相依靠,借彼此的身體取暖。但是當它們靠近時,身上的毛尖會刺痛對方,它們立刻分開,分開后因為寒冷它們又聚在一起,因為被刺痛又分開。這樣反復數次,最后它們終于找到了彼此間的最佳距離———在最輕的疼痛下得到最大的溫暖。
其實,豪豬的距離對于友情同樣適用,過于親近,有時會被刺傷,過于疏遠,又感受不到友情的溫暖,只有把握好相處的距離,才能讓友誼之樹常青。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