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字寫得好,竹畫得好,他影響力最大的是題寫的四個字,叫“難得糊涂”,對這四個字的背書當指“吃虧是福”。
面對吃虧且糊涂的經典案例,就是邊塞附近一個老頭丟馬的故事。丟馬吃了虧,可不久馬回來還帶了一匹新馬。兒子騎馬摔斷腿吃了虧,可戰事一來又沒被抓丁赴死。塞翁的邏輯就是:馬丟了,似乎吃了虧,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見,塞翁又不是真的糊涂。
人的本性總是向往獲得,喜歡占便宜,而不愿損失,討厭吃虧。占了便宜就偷著樂,吃了虧就耿耿于懷。其實,人生不可能事事處處占便宜,總會有吃虧的時候,用樂觀豁達的心態面對吃虧,不僅是福,而且是一種智慧。
你占了便宜,往往別人就會吃虧,傷害了他人,就會遭到嫉恨,最后自己也不得安寧。明朝時,安徽有一個人家因為和鄰居院墻的位置爭得不亦樂乎,最后求助在京城當官的家人,這個公務員懂得點辯證法,回信說:“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他三尺又何防!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結果退一步海闊天空,兩家人和睦相處。
你總認為虧了,造成心境沮喪痛苦,活得會很累,長此郁郁寡歡,也許就會鬧出點病來。佛教講生命在呼吸間,要重在當下,珍惜已有,戒除妄想。體有體能,心有心力,為名利所束縛,什么都不放下,心理上失衡,行為會偏激。現在開車的有“路怒族”,就是看別人全不順眼,都給自己讓路才好,轉著方向、踩著油門,跟這個爭路,與那個飚速,早晚有一天來個車翻人亡。報載幾位長壽老人健康的秘訣,103歲的余文順說:“修心多做好事,不要占別人的便宜,不要怕吃虧,路要走,但要看清楚。”105歲的黃臘桂說:“一輩子不虧待人,連三歲的小孩都讓著,一輩子平平淡淡、平平常常地生活,一輩子不怕苦,往日想吃肉但沒有肉吃就不想,如今有肉吃但不能吃就不吃。”可見,心態心情好對人有多重要。
你不怕吃虧,最終反而不會吃虧,世事即如此,有失就會有得,怕吃虧者反而偏吃虧。多數人認為好人難當,因為他認為我對別人好,別人就要對我好,這次我讓著你,下次你就要讓著我。實際上把吃虧當成了一種交換,給自己設定的圈子套住了。其實,這還是怕吃虧,只有從物質利益中超越出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講條件、不求回報,不認為什么就應該是我的,反而天天快樂。他人得到名,我得到他這個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的心。天玄子說:“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君子以讓人為上策。”
為什么當今很多人不愿吃虧、怕吃虧,根本在于顛倒的價值觀,不是求真務實而是虛偽貪婪。認為名利比別人多才體現人生價值。其實,功名利祿都是身外之物,最終一切皆空。如果,我們能看到財富之外更多有價值的東西,放慢腳步,剎住車子,減少對物質的依賴,用欣賞的品味看生活,內心沉靜平和下來,就會有一種新的幸福感,難道這不是一種人生大智慧嗎?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