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講述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勵志奶奶”的勵志故事。她叫王桂林,今年75歲,家住陜西省銅川市王益區七一路街道辦事處。王奶奶說起話來和聲細語,但是這個滿頭銀發的老人卻十分熱愛學習,退休后的她本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她卻拿起畫筆苦練工筆畫,而且還認認真真學起了英語,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堪稱“勵志奶奶”。
為畫牡丹廢寢忘食
退休后的王桂林認識的朋友不多,閑暇時她總是在河堤上打打太極拳,她的生活圈子很小。2009年她和朋友祁英商議,如何讓老年生活豐富起來。兩個人通過打聽,來到市老干部活動中心的老年大學,報名學畫畫。
每次上課王桂林都是提早到達教室。“老師說我年紀這么大開始學畫畫,問我有沒有基礎,有沒有信心學。”王桂林說,“我非常喜歡畫畫,我對自己有信心,因為從小老師夸我畫畫最好。我現在是為了完成小時候的夢想,我太想畫畫了。”
工筆畫是先白描構圖,再一層層進行渲染,最講究的是技法,這種畫畫方式深得王桂林的喜愛,她鐘情于花鳥工筆畫。王桂林最喜愛畫的是牡丹,因為牡丹象征著“富貴榮華”的好寓意,工筆畫十分考驗眼力及耐心,不過王桂林的熱情讓她在畫畫中感覺不到時間流逝。
一天王桂林出門散步,發現路邊有賣牡丹的。可把她高興壞了,她把買來的花骨朵插在家中的花瓶里。每隔一個小時她就會拿出紙和筆把牡丹花的形態畫下來,進行詳細地記錄、觀察,直到牡丹完全綻放。
經過幾年的勤學苦練,王桂林的花鳥工筆畫多次參加老干部活動中心的展覽,街坊們都很喜歡,只要有人要,她都樂意送人,“我送出去的畫差不多有50多幅了,這些人都和我成了朋友,我是以畫交友啊!”
一件尷尬事引發對英語的興趣
說起自己為啥學英語,王桂林講了一件自己的尷尬事。王桂林家里有輛車,但由于她不認識英文,只記得車牌號的后幾位數字。一天,她在樓下看到一輛車停在那里,車牌號、顏色、模樣和自家的差不多,于是她大膽地沖過去拉開車門。
被老人突然拉開車門,車里的男司機愣住:“阿姨,你有事嗎?”“我沒事,這是我家的車呀!”王桂林理直氣壯地說。“阿姨,你再看看車牌號,是不是認錯了,這是我的車。”司機顯得很無辜。
王桂林遲疑了半天,回到家中經過詢問,她才知道那輛車確實不是自家的。“原來英語字母不同,就算車牌數字相同也不是同一輛車啊。”王桂林恍然大悟。自此王桂林便下定決心開始學習英語,“不能再因為這個鬧笑話了。”王桂林找來孫子的英語書,先學習26個英文字母。
王桂林把英文字母用毛筆抄寫下來貼在床頭,每天晚上坐在床上總會念幾遍,沒事在本子上寫寫。每個英文字母下面,她都用漢字標注出了相對應的英語讀音,“F”是“埃夫”,“H”是“埃曲”,“K”是“楷”,“Q”是“克歐”……王桂林念著這些字母還帶有著濃濃的周口味兒,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這是她的笨方法,為了學習英語沒少請教她的孫子。“老了,腦筋跟不上了,總是忘。”
愛學習傳遞正能量
經常和王桂林在一起畫畫的一位畫友告訴記者:“王桂林愛學習的勁頭真是沒法比。只要在哪兒看到有好看的牡丹畫樣,她都會找筆畫下來,如掛歷、報紙、雜志、廣告宣傳冊等。為了畫好牡丹,她讓孩子陪她去洛陽看牡丹,了解牡丹的生長規律,當時她在牡丹園看了一整天,并且畫了很多草圖。”據她的畫友回憶,去年夏天,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了,王桂林打來電話說:“快看中央電視臺正在播放牡丹的畫法。”對于她的學習勁頭,畫友非常佩服。
王桂林的兒子告訴記者,他的母親非常愛學習,如今退休了不僅學畫工筆畫,還學起了英語,現在還會在網上搜索牡丹圖樣呢,“比我們年輕人學習的勁頭還大,給我們家里每個人都做了榜樣”。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