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H,公務員,素以“情商高”著稱,說話做事面面俱到,單位里上上下下維護得特別好。
跑腿打雜他沒怨言,喝酒圓場他得心應手,跟領導交流他也得體到位沒障礙。領導去哪兒都愿意帶著他,體驗就倆字:順心。
H家兄弟三個,他最小,也最忙,但他媽有啥事兒都找他,買藥修水管交電費,第一個電話準打給他。因為“老大老二辦事兒不利索,還愛挑刺兒,就這個小兒子,痛快,沒毛病。”
然而老太太并不知道,她的小兒子其實有毛病。
我有次弄了個自查抑郁癥的軟件,H很感興趣,自己測了一遍,結果是:輕度抑郁。
他還挺高興,說才輕度啊,我以為重度了呢。
我很驚訝,覺得他精神狀態(tài)這么好,別說重度,輕度也不該有啊。
他說,別看我平時挺昂揚的,其實很累,壓力很大,常常晚上睡不著,一個人跑在陽臺抽掉兩包煙。有時候真是感覺力不從心,在硬著頭皮死撐啊。比如陪領導出去吃飯,全場我最小,就得負責活躍氣氛,端茶倒酒,自己喝吐三回還得回桌上再替領導擋酒。比如家人同事托我辦事兒,有些事看著簡單,其實特別為難,那也得盡心盡力給人家辦啊。我基本一周在家吃飯不超過三次,陪老婆孩子的時間特別少,想想很愧疚自責,但也是真沒辦法。
我后來想,H就是討好型人格(心理學人格理論其實沒有這個詞,準確說應該是“討好型”應對姿態(tài),但意思差不多)。
這種人,特別容易給人留下“情商高”的印象,因為他們敏感細膩,總能捕捉到別人的感受,而又過度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給人留下好印象,所以會拼命去滿足別人,有求必應,不愿別人有任何不愉快。
于是跟他相處的人,會覺得很舒服,從而認定他情商高。
只是大家看不到,他在滿足你的同時,其實在委屈著自己。他壓抑了自己的感受,忽略了自己的內心需求,他并不快樂。
這樣的人,算不算情商高?當然不算。
情商的基本定義,其實有兩方面,首先是“認知和管理自己的情緒,讓自我和諧”,其次才是“認知和應對他人情緒,讓人際關系和諧。”
一個人拼命去討好別人,自己卻活在抑郁和疲累里,無論如何不能算是情商高。
比如你跟同事競爭一個升職機會,你看出對方希望你退出,于是為了讓他滿意,你主動放棄了。這不是情商高,這是傻。
所以我特別反感“情商高就是讓別人舒服”這句話。
這觀點太狹隘了。如果你這樣要求別人,就是無知和自私。若這樣要求自己,就是對自我不尊重,不負責任。
真正的情商高,應該是在讓自己舒服的同時,也讓別人舒服。
有次我跟老師一起吃飯,她胃不好,不能喝酒。全桌人都倒上了白酒,眾人力勸她也喝點(國人勸酒的熱情你懂的),但她拍著自己的胃說:“我是真想跟你們一醉方休,但是這個胃啊,太不聽話,來之前我跟它商量了仨小時,人家說不行,你敢喝一口,我就讓你吐血。我還必須得聽它的,上次我弟弟結婚,我就喝了一杯紅酒,回頭就真吐了血。”“其實我今天看見你們特高興,現在已經很亢奮很迷離了,估計喝點白開水也能喝蒙圈。”
大家都笑。然后老師端著白開水跟我們推杯換盞,全場沒有一點不愉快。
后來老師跟我說,她跟領導吃飯也是不喝酒的,實在推不過去,就唱個歌講個段子,總之既不能傷了和氣,也堅決不去作踐自己的胃。
我覺得這才是真是情商高。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