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人們這樣的評價:某某為人厚道,或某某不夠厚道。厚道不厚道,無非是說做人忠誠不忠誠、老實不老實、踏實不踏實,說到底是評價一個人的品行優劣。
所謂厚道,反映一個人思想作風正,講誠信守本分,說話做事始終堅持原則立場,言行一致,讓人覺得踏實、有安全感。因此,大家都喜歡結交厚道之人,這樣的人也容易贏得周圍同志信任。相反,如果一個人講起話來口是心非,表里不一,真假難辨;或者在這里是一個面孔,到了那里又是另一個面孔;或者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對人一套,對己一套,這種人往往被大家稱之為“兩面人”,總讓人覺得與這樣的人交往不安全不可靠,在大家心目中這種人就是不厚道。
在人際交往中,“成功”對于每一個來說,永遠都是一個時髦的談論話題,同樣也是每個人都為之奮斗的共同目標。于是,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目的,許多人不惜金錢買關系,虛情假意套近乎,溜須拍馬討人心……可謂“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然而,他們雖然打通了成功渠道,一時可以如愿以償,而事實上他們是非常失敗的——“虛情假意、溜須拍馬”表現出虛偽與卑賤;空耗金錢、浪費感情反映出庸俗和愚蠢。實在可悲!
那么到底在人生當中是否存在“成功的法寶”?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想必大家都看過2003年馮小剛執導的賀歲片《手機》,在這部電影里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已經被人們深深地刻進了腦海里,并且還被評選為十大網絡流行用語之首,那就是——“做人要厚道”。
厚道是一種高尚的品格,真誠、坦率、寬容、謙讓、仁慈、善良等優秀品質都是其深刻的內涵。與人打交道,以誠相待、大度寬容、謙遜禮讓、樂于相助、誠實守信,必然可以贏得他人的好感,以心換心,他人也會以同樣的真誠與寬厚對待你。
當然過分厚道也不可取。俗話說得好:“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過分厚道,別人會以為你軟弱無能,太好欺負,一雙魔爪便會時常凌駕于你的利益之上;過分厚道,往往會失去競爭,不該爭的不爭,該爭的也不爭,天長日久屬于自己的都被別人奪了去;過分厚道還會受人輕視,由于風頭都讓別人占盡,自己就成了名不見經傳的無名小卒。過分厚道,就會一生平庸!
厚道乃做人之本,精明乃成事之道。精明就是不糊涂,能夠冷靜而理智地處理事物,使結果收到最佳成效。“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句古訓告訴我們:做人又不可過于精明。為獲得一時的蠅頭小利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最終得不償失。
其實,將厚道與精明結合起來,既不做碌碌無為的平庸者,也不做狡猾奸詐的小人,而做一名恪守中庸之道的君子,我們才能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因此,“厚道做人,精明做事”是每個人在自我的人生舞臺上永遠經典的臺詞,她將促使你向著自己夢想的地方出發。
做人要厚道,倡導的是一種可貴的德行品質。為政須講政德、修政德,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從政為官者,只有講政德、修政德,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凝聚力、感召力。從近年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少數腐敗分子墮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注重加強思想改造與道德修養,思想水平嚴重退化,道德品質嚴重滑坡。自古圣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以修身立德為本,有“溫、良、恭、儉、讓”之德,也有“智、仁、嚴、勇、信”之德,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為黨員干部,更應當自覺弘揚傳統美德,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道德品行修養,自覺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實踐者、新型人際關系的建設者。
做人要厚道,倡導的是一種忠誠的政治品格。曾子“三省”之“為人謀而不忠乎”,“忠”是指盡心的意思,“不忠”就是不盡心,失信于人,是做人不厚道的表現。作為一名黨員干部,厚道為人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忠誠,既要忠誠于使命職責,做到腳踏實地、心無旁騖,獻身使命、不辱使命,同時還要忠誠于領導和戰友,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不搞當面一套、背后一套,靠忠誠贏得領導和戰友的信任,從而建立起和諧鞏固的內部關系。
做人要厚道,倡導的是一種健康向上的風氣。有人說,表揚是糖,批評是藥。在民主團結的氛圍下開展積極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有利于改進工作、共同提高。做一個厚道的人,就是要始終以一顆感恩之心對待來自各方的批評。作為黨員干部要有“聞過則喜”的大度與胸懷,作為部屬要有“批評是關心愛護自己”的感恩意識,在虛心接受批評中總結經驗,磨煉意志,提高能力。做一個厚道的人,還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始終站在對部隊建設負責的高度,客觀反映真實情況,旗幟鮮明地與弄虛作假行為作斗爭,不浮夸,不報喜藏憂,也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不做混淆視聽、影響團結的人和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