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閑來無事之時,他帶我一起去拜訪了一對夫婦,是他多年的好友,當年的一別,到如今7、8年過去,才再次聚在一起。
因對方(這里稱他郭大夫)經(jīng)營著一家門診,上午需坐診比較忙。
等到中午一起吃過飯之后,就自動開啟了回憶從前加感嘆過往的模式,聊天比較愉快。
大概到了一點半左右,郭大夫起身說道:“你們先聊,我去午休一會兒”。
轉身離開,郭大夫妻子溫柔的解釋:
這么多年的習慣了,不論誰來,都會照常到點午休,睡半個小時,然后去附近爬山。
一圈下來大概到下午4點左右,想去診所就去工作一會兒,不想去就不去坐診。
每天都是一天只工作半天,剩下的時間休息、爬山,很執(zhí)著,每天都按習慣來
在回去的路上和張大錘探討此事,覺得自己不喜歡這種和朋友相處的模式,總覺得朋友之間就應該一起把酒言歡,熱情相待。
郭大夫的這種與朋友相處方式,總覺得少了一種熱情的氛圍。
張大錘卻覺得很欣賞對方:
多年前認識時就知道他這個人比較有規(guī)律。
這么多年更是為自己制定了一個適合又能養(yǎng)生的生活模式,每天固定時間午睡,然后去爬山,身體素質肯定很好。
不會為了賺錢而影響自己身體健康,也不會為其他人而擾亂自己的習慣,堅持自我。
現(xiàn)在真的感覺朋友之間能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是一件很不錯的事。
當時不能理解也不明白,如今卻慢慢懂得,朋友之間的交往,往往平淡。
不是特別親密才來得更踏實,不然當以往密切交往的朋友慢慢漸行漸遠之后,內心的波瀾會久久不能平復。
時間會告訴我們無理取鬧的年齡過了,就該懂事了,因為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誰都可以永遠走不散。
02
我的好朋友并不多,但她卻是我最想承認的那一個。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彼此熟識。
以前開了一家小吃店,請的店員因有事辭職,當時生意還不錯,但人手不夠,朋友知道后主動來幫忙。
能來幫幾天忙就已經(jīng)非常感激了,沒想到的是,她這一幫就一個多月的時間。
每天準時準點到來,忙這忙那,人少時看哪里不太干凈就會收拾利索。
雖然告訴她好多次:“你有事就不用來幫忙了,已經(jīng)很麻煩你了。”
她總會說相同的話:“沒事,沒事。”
那段時間真的是因為她的幫忙才順利度過,朋友為人熱情、有愛心,之后關系更加密切,經(jīng)常會聚在一起聊聊天,吃吃飯。
因為居住的地方離得比較近,一個人懶得做飯時,打個電話,另一人就會多做出一些送過來。
有什么心里話,彼此也會分享,關系真的特別要好。
但后來她搬家了,離的距離比較遠,一開始有空時還會彼此走動,但慢慢漸行漸遠,到最后很少聯(lián)系,遠的不僅僅是路程,更是心與心的距離。
一開始會想到底是什么時候,什么原因,開始讓彼此不再習慣關注對方。
其實習慣是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因為習慣彼此友好的關系,然后理所應當覺得就應該這樣,沒有去想如果有一天失去會是什么模樣。
當真的失去之后,才切身體會到心中的難受和無奈。
后來慢慢懂得,可能是因為越來越明白,彼此對人對事認知的不同,所以能聊的共同語言也越來越少。
用網(wǎng)上的一句話來形容比較貼切“好朋友之所以會漸行漸遠,是因為彼此活成了彼此不能理解的樣子”。
03
另一個朋友小清,一個開朗活潑的女子。
一開始相處得比較愉快,聊什么都能聊到一起,當隨著交往時間的延長,也能看出一個人最真實的樣子。
小清人雖熱情開朗,但卻喜歡自動把周邊的朋友分為兩類,一類是對她有用,自然一類是對她沒用的。
她需要幫忙時,你就是有用的那一類,反之,不需要幫忙時,把你自動歸分為沒用的那一類。
慢慢的,對她的忽冷忽熱也就見怪不怪了。
當看透之后,關系沒必要鬧僵,只不過會自動離遠一點,不會再誠心誠意的與之交往。
有些人可以陪伴的時間久一些,有些人走著走著就去了不同的地方,有些人來得及道別,有些人消失的無聲無息。
如果耿耿于懷,心中就會不舒服,就像《決戰(zhàn)食神》中葛優(yōu)一刀劈開從天而落的銀杏果。
一邊挑出中間的芯,一邊幽幽的說“心里的東西不取出來,就會苦”,一語雙關,放下執(zhí)念與不舍用平常心去對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