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過了五十歲,一半的光陰沒了,古人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是的,該到了知天命的時候了。
什么是天命呢,各有各的解釋,各有各的理解。說白了,無外是順乎天意,順乎自然,不違心不抗拒,不作無為的掙扎。一切當安于接受。
當然這接受,不是消極,人生五十,遠還沒到消極的時候。尤其現在,五十不過是另一個青春的開始,是跟歲月又一次的奔跑。
但這次奔跑,又跟年輕時候的那一次不同。年輕時候,靠的多是激情,是激蕩的青春,是對世間一切美好無畏的向往。是不懼一切的那顆心。到了五十歲,終于明白,人不可能什么也不懼。有些東西的強硬遠不是你的生命能抵抗過的。到了五十歲,也終于明白,人生不能只憑著激情,不能只憑著一腔熱血。熱血誰都有,誰也敢灑,但能灑出怎樣的結果,卻因各自遭遇的不同,大不一樣。
所以這次奔跑,是經歷了歲月風霜,飽經了人生歷練,帶著看透一切看淡一切看開一切的心境,在跟自己奔跑,而不是跟世界奔跑,不是跟他人奔跑。
這一次奔跑,靠的不再是沖動,不再是體力,甚至不再是信心,而是一份豁達,一份淡然,一份灑脫,一份從容與鎮定。
五十歲,終于明白,有些東西,是你永遠無法得到的,甚至從你降生那一刻,就已注定,什么東西你能得到什么得不到。
這不是悲觀,不是厭世,而恰恰是對生命理性的認知。因為年輕時我們誰都不服輸,總以為別人能有的,我們也會有。別人能到手的,我們通過奮斗照樣可以拿得到手。
到了五十歲,你真的不再這么想了。你得認天命。所謂這時候的天命,就不只是人各有志,而是人各有命。
出生的不同,環境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都會在你奔跑的過程中,一一顯示出它們各自的特性來。而這些所謂的特性,就是我們在靠近目標時,在努力奔向目標時,你能否得到有力的援助,能否在恰當的時候搭借上一個合適的平臺。甚至關鍵時候,在影響你成敗的那一刻,有沒有人替你說上一句話。有沒有一只手,很有力量地伸過來,推你一把扶你一把。
而所有這些,都跟你的成敗有關。
少了那一份力,你的人生就被別人慢了一拍還多。
少了那一只有力的手,你就有可能永遠地停在那兒,再也上不去。
這些,年輕時,奔走過程中,我們會不平,會憤怒會吶喊,甚至會詛咒。但到了五十歲,你才真正明白,多一只手少一只手,那是有定數的。我們當初的詛咒,其實是我們的不對,我們認為的不公,它其實是公。
多一只手,必有多一只的理由,只是年輕時我們未必能理解,未必能懂,或懂得不那么透徹。
因為凡事都是積累。人脈也好,交情也罷,這都是積累,是日積月累形成的。扶別人的那一只手,也絕非無原無故就去撫,它扶,必須有它扶的理由。它所以沒來扶你,是因為你跟它沒有交際沒有歲月的那一份情。
或許這情的欠缺,是因為我們出生的低賤,也或許是我們的父輩,甚至祖父輩,所處的社會地位不同,結交的圈子不同。
總之,到了五十歲,你忽然不再憤怒,不再說任何過激言論,絕不會再去沒來由地發出詛咒。
因為你知道,多少詛咒都無濟于事,根本改變不了什么。
要想改變你的人生,還得你默默咬緊牙關,去堅持去努力。
五十歲后,你忽然對自己寬容,再也不像年輕時那樣逼自己,不再像年輕失敗時那樣恨自己。
很多東西是沒得到,但你不再強迫自己去想去得,你會很從容地笑笑,得不到就得不到吧,只當我跟它無緣。
這絕不是認輸。而是五十歲時,你才真正知道,你這一生努力,到底為了什么?
你才真正懂得,只有那些到手的東西,才值得你珍愛,才值得你驕傲,也值得你永世地擁有。
比如你此生的愛情,比如至今還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人。還比如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還比如過段時間就打個電話問候你的親人。
五十歲后,你終于懂得,這些,才是你一生不可或缺的。而對那些遙不可及,你或許追了許久,但最終沒到手的東西,再也不貪戀,再也不覺得那是你必須要得到的。
五十歲后,你的人生的確開始走下坡路。
承認這點并不悲哀。
但你要懂得,這下坡絕不是倒退。而是你開始回顧坡上的東西,開始重視你一路過來時疏忽的風景。開始回憶當時苦澀甚至悲涼但現在想起來卻很溫馨的那一個個日子。
你知道從過去里面找溫暖,從過去里面找感動,也從過去里面重新找回那個年輕的自己。
五十歲,遠還沒到服輸的時候,但再也不輕易挑戰誰。因為你終于明白,你要挑戰的,就是歲月,你接下來的奔跑,不再針對任何事任何人,而只盯著歲月兩個字。
五十歲后,你要贏,就去贏歲月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