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身邊一定有這樣的人:
三十歲左右,在大城市過著按部就班的生活。2018年的狀態,仿佛就是2017年的復刻:
在一家不錯的公司做一份普通的職位;
工作順手,但也談不上熱愛;
對有的同事不太滿意,但沒有沖突;
賺的錢小有結余,但不算闊綽;
跟伴侶相安無事,偶有爭吵也能哄勸好;
有一些學習和成長計劃,但也僅限于書架上翻過幾頁的書,和手機上隨便聽聽的音頻。
他有時也對生活不滿意。然而看來看去,沒有改變的可能。
最近接待一個新的來訪者,就告訴我:新年,最大的愿望是做出一番事業,提升自己的價值。
但稍微聊了幾句,我們就發現問題在哪里了:她花了很多時間在瑣碎無意義的工作上。新的一年,她似乎還是只能受困于此。
我問她,為什么不能有所改變?
她苦惱地說:「因為老板的這些事只交給我。」
我說:「但你為什么要做?」
她以為我沒聽懂:「因為老板讓我做啊!」
我說:「所以,你聽了老板的話。」
她愣了一下。
我知道愣一下的意思是什么:「不然呢?老板的話難道可以不聽嗎!」
我是個很慫的人,大概率,我也會聽老板的話。但這不妨礙我頭腦里有一些奔放的想象。
我有時想,假如我不是我,假如我在玩一個養成類的游戲,我操作的角色遇到了這個情況,老板派來一個瑣碎的任務,彈出了一個選擇框:
「請你做出選擇:A,聽話;B,拒絕。」
那我真的點一下拒絕,會怎樣?
假如是一個游戲的話,試一下并不難。劇情在這里出現了分岔,我要做一個判斷,判斷哪一個走向會更接近我想要的。
我尤其想知道選「拒絕」之后會經歷什么,那也是一個方向。雖然它不一定好,但我對它充滿了好奇。
不過,這些想象又有什么用?
我知道,現實跟游戲不一樣。
現實是什么呢?
你拒絕了老板,你會被批評,被討厭,被排擠,最起碼工作中會有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會被炒魷魚。
有人說不用怕,大不了不干了,我換到一個更好的地方!但是說起來輕巧,哪有那么容易的?生活許許多多的限制,柴米油鹽,會逼人做出現實的選擇。
讓人氣悶的就在這里。你知道生活是自己選的,但你似乎也別無他法。
我問來訪者那個問題,讓她愣了一下,那之后她仍然選擇了「聽話」。
什么變化都沒有發生。
但我覺得不一樣,她是有一些變化的。這個變化是她用零點一秒的時間做了一個選擇,她眼前有一個選擇框,這樣她就必須花時間想一想。
之前她的說法是:「老板讓我這樣做」。她不假思索地聽了老板的話,不覺得自己做過選擇。現在她比之前多了零點一秒的思考。就是這零點一秒,會有一些不同。
一、她意識到了,這是她的選擇。
有得選,和沒得選,這是兩回事。
在她過去的認識里,在這件事上,不存在「選擇」這個概念。她漏看了那個選擇框,卻以為是生活替她做出了選擇。老板都已經發話了,還能怎么樣?只能如此,沒有別的辦法。
二、既然是選擇,她就會知道,自己是做過利弊權衡的。
她可以說,自己做出這個決定,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考慮之后的結果。
這樣她的心態會稍有不同,她不是一個受害者,而是一個玩家,她在面臨劇情分支的時候,選擇了更喜歡的劇情走向。
三、也是最關鍵的。她知道這是一次選擇,而不是一個鐵律。
并不是說只要老板讓她做什么事,她就「必須」那么做。這一次的選擇是在此時此地,對這個人,在當前的條件中做出的。
換句話說,她就有可能在另一種條件下,做出完全不同的判斷。
02
看起來,還是沒有多大差別,對不對?
但在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是會忘掉自己做過選擇的。
生活不像游戲一樣,在每次面臨做選擇的時候,都彈出一個選擇框,提示我們多用零點一秒做判斷。
我們往往就會按照慣性,省去判斷過程,用默認的選項發展劇情,同時想這就是天經地義的鐵律。這時我們會換一種說法,我們會說:「沒辦法」。
「沒辦法,老板讓我這樣做的。」
我對「沒辦法」這種說法(甚至都不用說出來,只是語氣里的一抹幽怨),總是特別敏感。
因為我明明看到這里存在一個選擇。她可以說另一個選項更壞,兩害相權取其輕,現在這樣是最好的。
但那樣一來,我問她為什么不能有所改變,她就不會說「沒辦法」,她會說:「因為我想選擇讓老板滿意。」
從「沒辦法」到「我選擇」,似乎什么都沒改變,卻改變了一切。
現在你不妨設想一下,假如生活跟游戲一樣,每遇到劇情分支的時候,都給你彈出一個選擇框,要你在是和否之間做出選擇。你會在多少地方遇到這個框呢?它每天大概會跳出幾次?
我最早覺得,怎么也有三五次吧。后來覺得三五次太少,估計有二十次,再后來發現有上百次,現在我意識到,是無數次。
開會的時候,你對老板的決策有不同的看法,你本來在想:「沒辦法,老板都已經決定了,我只要閉上嘴,按他說的做就好。」
這時候忽然有一個選擇框:「你有一個對工作的不同看法,你選擇:A,說出來;B,不說。」
你抱怨同事不給力,你在想:「遇到這種同事,我有什么辦法」,
然后有一個選擇框:「你對同事有更高的需求,你選擇:A,說出來;B,不說。」
跟家人吵架的時候,你覺得:「我又沒錯,憑什么我要服軟?」
現在選擇框彈出來:「你覺得你沒有錯,你選擇:A,繼續吵;B,服軟。」
甚至健身的時候,你想:「我沒力氣了,我沒法再多做一組。」
選擇框彈出來:「你覺得自己做不到,你選擇:A,相信它;B,多做一組試試。」
……
我相信,在99%的時候,我們看到了這些選擇,仍舊會慣性地選那個默認的選項。
但是想一想,有沒有可能,在某個選擇框面前,出于某些特別的原因,我們也許會猶豫片刻呢?會想:「管它呢!我試一試另一個選項。」
我們的人生劇情,或許就會因為這一次選擇,走向不同的分支。
03
這樣想,可以為平凡人生增添一些不同的樂趣。
但真正最有趣的想象,還不是在關鍵節點的選擇。那是我們意識到要做選擇的時候,無論選A選B,都不出意料之外。
最有趣的選擇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在我們以為什么都沒有發生的時候,可能就藏著無數選擇的機會。
我偶爾在外面講課或者參加活動,結束之后,就會有幾個聽眾走上前來,跟我交流。
有的是向我提問,還有的就是想跟我攀談幾句,交個朋友。有些人特別熱情,甚至陪我一直向外走,送到車上為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聊很多,有人提出一些話題,讓我特別有興趣的,我們可能會在網上繼續聊。
每當這時候,我就會佩服地想:「哎,他們是怎么做到的?」
聊天并不難,難的是他們居然會想到「可以上去跟這個老師聊聊」。我自己從前就沒有這樣的意識?
我參加任何活動,只要活動一結束我就會走掉。再精彩的講座,再想認識的老師,也不例外。都結束了,還等什么呢?
但假如有人告訴我,存在另一個選擇,活動結束的同時,彈出一個選擇框:
「你是否打算跟老師單獨聊聊?」
如果真的是非常傾慕的人,我猜,在那一刻我有可能會選「是」,于是,一個新的劇情打開了。
但在我生命中前三十年,這樣的事從未發生。那是因為我從來沒有意識到,那里隱藏著一個選擇。
那些隱藏起來的選擇,才是最有意思的。它們就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我們每天從那里路過,習以為常。生活看似很乏味,沒有一點新意。
這時候,不妨試一試選擇框的方法,把自己的人生想成一款游戲,也許就會看到一些不同的可能。
在這款游戲中,你操作的那個角色,在平常的工作崗位上,一個平常的工作日下午,做著平常的PPT。一切都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不存在其它任何可能。但是,就在這個時候,眼前跳出來一個選擇框:
「你打算讓生活有一點變化嗎?A,試一試;B,算了。」
你心里一跳。凝思了片刻,你選擇「算了」。
你四面看了看,每個人都昏昏欲睡,沒有人注意到你。只有你心里知道,你經歷了一次至關重要的冒險。
你想過嗎?每一天,每一個風平浪靜的瞬間,看上去那么平常,好像什么都不會發生。只有你懷著一份小小的感觸。
你知道,這是你剛剛選擇的生活。
—THE END—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