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有所空閑的時候,不妨找一些勵志中篇文章來看看,那么勵志中篇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勵志中篇文章: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
人生當中有許多十字路口,遇到十字路口到底如何選擇?選對了,可能一生飛黃騰達;選錯了,一生碌碌無為。該如何面對人生的選擇?以下這四個人生選擇,或許能幫你指點迷津!
第一、選擇住對一個城市
誰也避免不了要選擇在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地方工作和生活。選擇什么樣的城市工作更加有利,這是見仁見智的事情,無法一概而論。如何選擇,很多人按迷信的選擇方法,即每個人的生辰八字算命看五行“金木水火土”里缺少什么,然后作出決定選擇在那個城市里生活和工作,但方法見仁見智。
有的人選擇大城市,他們的理由是大城市人力市場大,發展空間大,但是大城市競爭也大。在中國的“北、上、廣”生活和工作,你可能要面臨著很大的壓力,面臨著住房壓力、升職壓力、成家后小孩讀書和生活的壓力。也有的人喜歡小縣城,他們覺得小縣城有自己的人緣關系,相對而言,沒有大城市的壓力大,但就業的空間又相對較小。
如果你要做出變動,換個城市生活或工作,過去的一切努力就有可能都會變為零,一切還得從新開始,從零開始,這會讓你付出很大的努力。記住:人生可沒有多少個十年!沒有十年以上的苦功磨煉你是很難在一個單位或一個行業里做出成績來的。
第二、選擇入對一個行業
“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狀元”這是一句古話,是一句讓人不要嫌棄行業、行行都可以干出業績來的一句名言。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也是困惑很多人的至理名言。人生苦短,“女人怕嫁錯郎,男人怕入錯行”,你一旦進入了一個不景氣的夕陽行業,你可能會浪費掉大把光陰,因此,我覺得選對行業極為重要。
選擇行業有三大原則:一是這個行業是否高盈利行業。老板都沒有錢賺,他能給你幾個錢?這簡直是與虎謀皮。二是行業是否適合自己發展,選擇行業就像選擇結婚對象一樣,合適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人一輩子一般都不太可能在多個行業里跑來跑去,跳企業可以,但跳行業就要小心了。三是行業的人才競爭是否特別激烈,人才競爭太激烈的行業你是值得深思的,當然這要看自己有沒有能力戰勝你的行業對手,否則你應該退而求其次了。
人生擇業,愛好歸愛好,興趣歸興趣,面對現實最重要。行業能不能為你將來提供幫助和發展也特別關鍵,這就像我們的祖輩選擇對象一樣,他們是經過父母之命、媒酌之言擇偶,然后再培養感情。許多成功人士并非一開始就是根據愛好選擇行業,而是因為從事了某個行業以后才愛上這個行業。
很多人還是因為要糊口、要活命才從事某個行業,之后是責任感、使命感的逼迫才戀上行業、愛上行業。總之,最重要一點是:行業一旦選定你就不要變來變去,要持之以恒,堅持到底!
第三、選擇進對一個單位
選好了行業,選擇單位也特別重要。特別是剛出來工作的年輕人尤為如此,我的意見是你首選在大單位把自己的聲譽打好和掌握好應有的技能。首先,大單位都是按模式、標準和流程做事的,不像小單位得靠自己悟性去猜摸,靠自己的靈活去干活;其次,大單位還有培訓,如入職培訓、職能培訓、能力培訓、態度培訓等等;第三,在大單位做事背靠大樹好乘涼,有單位做你的依靠,有單位為你撐腰,你做起事來會順當很多,你還會樹立起自己對職業的信心感,愛上這個行業。
為什么在小企業做事的人轉行率高呢,就是因為小單位缺少安全感,讓人缺少對職業的信心。尤其是對于行業集中度很高的行業。因為集中度高的行業,一般都是大魚吃小魚的行業,在小單位做事就肯定不如在大單位工作。
第四、選擇跟對一個人
選行業容易,選單位也容易,但要想人生中選擇能跟對一個人就真是千里難尋,三生有幸,或者是前世修來的福分。俗話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你就是一匹千里馬,沒伯樂賞識結果還是平常的馬;你是一塊好木頭,但沒有人去雕塑,好木頭也成不了藝術品。
這里說選對一個人的意思有三層意思:一是你要跟從的人是否是一個開明和重視人才的人,只有重視人才的人你才能得到培養和發展。二是你要跟從的人是否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人,這等于購買潛力股票一樣。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他升職了你才機會跟隨升職,否則你也將是跟隨著他碌碌無為。三是你跟從的人是否是你單位最高老板賞識之人或者是你上司的上司欣賞之人。
跟對人既有機緣成分也有自己努力成本,跟對人還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這個成本就是你要跟隨的人為什么要選中你、培養你、提拔你?這是你應該認真考究的問題。
勵志中篇文章:明心見性,直指本心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歲月匆匆,彈指一揮間,又是一年過去,迎來20xx。徜徉在落葉飄飛的小徑,感受著亙古不變的季節輪回。
春來草自青,秋至葉飄零,世間萬物都遵循著自然規律而變化著,當生則生,當落則落。自然地綠,自由地紅,自在地落,一如這金燦燦的落葉,從抽芽吐翠,到郁郁蔥蔥,再到靜美飄落,直至化入泥土走完生命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它們只是順從自己的本性生長著,不為外物所拘泥所左右,不違本心地享受著生命的綻放與凋零。
忽然想起唐代詩人張九齡兩句著名的詩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是啊,一草一木原本都有自己的本心,它們不會為了美人的折取、欣賞而刻意為之,它們不需要別人的肯定和褒獎,它們只是順乎自己的本心本性,順其自然敦厚寧靜地生長。因時而發,不偽不裝,自然天成,大美不言。
正如上古鴻蒙所曰:“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不知。渾渾沌沌,終身不離。 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無問其名,無窺其情,物固自生。”天地萬物紛紜,應該各自回歸自己的本性,渾然不用心機,其本性才會終身不離。如果使用心機就會失去本性。
草木有本心,人呢?也應該是有本心的吧。人若能如草木,記得本心,不受社會的雕琢,不違逆內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實實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在這樣的淡與靜中,在這樣的不違真實里,合于天地大道,活在世上就會輕松很多。
《元史·仁宗紀三》里有這樣的禪語對話:“ 仁宗 天性慈孝,聰明恭儉,通達儒術,妙悟釋典,嘗曰:‘明心見性,佛教為深;修身治國,儒道為切。’”明心見性即摒棄世俗一切雜念,切勿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
曾經有哲人說過,生活的最終目標其實就是生活本身,我相信,每個人與生俱來都象草木一樣有自己的“本心”,只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我們的“本心”被各種欲望所遮蔽或者扭曲。活在世俗的社會中,我們被一個個社會角色所規范所裹挾,我們為名為利奔波忙碌,對外在的無休止的追求致使忽視了內心的需求和修為,在追求所謂成功的路上,搞得自己身心疲憊,苦不堪言。
但是,這世上哪有絕對的成功?現在所謂的成功,不過是按照別人的標準衡量的,而按照別人的意志塑造自己,其實就是違背了自己的本心。生命要順其自然發展,不應因為他人眼中的成功標準而舍棄自我。更何況,事業的成功并等同于人生的成功。成功的人生應該是幸福快樂的人生,是按照自己的本心本性生活的人生。很多事業成功的人,活得不并比普通人更快樂,表面的風光掩飾不了內心的疲憊。人生的痛苦大多源于沒有順從自己本心生活。
莊子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游。人的本性是無羈無絆的,只有順從本心釋放本性,才能達到逍遙的境界。就是說,人應該做自己心的主人,應該不負本心地活在這個世上。我們最初的本心都是簡單清純的,只是人越是成長就會變得越加復雜,我們慢慢地學著理性地或世故地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我們變得所謂成熟和長大。
因為我們總希望可以得到身邊每一個人的認可,所以大多時候都活在別人的目光里,用別人的標準校正著自己。雖然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心靈卻一步步走入低谷,幸福感似乎也越來越遙不可及。人的一生如能做到“不負本心”,我想,那就是比較完美的人生了。
其實,我們就是這宇宙萬物中的一分子,和草木一樣,我們都享有這世界的厚愛,每個人都是這世界獨一無二的風景,我們要做的是真實地接受自己、尊重自己、定位自己,無論是做一棵參天的大樹,還是成為一棵柔美的小草,我們都要活出自己的本性,對得起生命。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事本是事,無須精心去處事。我們就應該回歸簡素淡定的“本心”,忠于自己,忠于良心,一如這默默無聞卻能傲視風雨、自強不息地生長在山間路旁的草木,不理會世人關注和贊賞的目光,卑微但不自卑,率性但不張揚,不刻意,不造作,不與風爭鳴,不與日爭榮,自由自在詮釋生命的充盈,悄然地完成自己平淡卻豐富的一生。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不違本心地,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