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曾經講過一句話:世上的罪人,很多猶如在沙漠里迷失的旅人,他們雖然犯罪,卻又值得同情。但那些在流沙間陰笑著將掉隊的人指向死路的人,才是真正的壞人。
這世上教唆別人犯罪的人,永遠比殺人的人更可怕。因為這種人本身沒有什么責任感,總覺得說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便急著逞一時嘴快,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別人吵架,他們就慫恿別人動刀動槍;別人鬧家庭矛盾,他們就在一旁煽風點火,搬弄是非,不盼你好只怕你沒能大打出手,拆了房梁;小孩子沒錢買東西,他們又會教唆孩子,偷家里錢,偷超市東西,總之,怎么邪怎么來,怎么歪怎么做。
壹
《水滸傳》里,潘金蓮為了隱瞞和西門慶的私情,不惜毒殺武大,很多人看到這里后都覺得潘金蓮太壞了,為了榮華富貴,竟然做起了圖人性命的勾當。最關鍵的是,她殺的還是待自己很好的夫君——武大。
但這里面最壞的人真的是潘金蓮么?我看未必,在遇到西門慶之前,雖然潘金蓮心里有鬼,但總體來講她還算規矩,不敢做出什么道德上的逾越。即便在后來和西門慶私會的過程中,她的心里也始終忐忑,為什么?
小女子有如花美貌,卻獨守閨房,好不容易碰到個高富帥,喜不喜歡?喜歡!上不上?不上!為什么?怕我家小叔知道了。
出軌的事情敗露,武大深受重傷,揚言要讓弟弟為自己報仇,手刃狗男女,怕不怕?怕!該不該自保?該!殺不殺武大?不殺!為什么?怕我家小叔知道。
在出軌的過程中,潘金蓮始終忌憚著武松,是個典型的有賊心卻沒賊膽兒的人。但王婆在背后不停的慫恿她“別怕,有大官人為你撐腰”,這才給了她勇氣,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為了情人謀殺親夫。
很多壞人本身并不至于有多壞,但是那些給別人指死路的人卻是壞到骨子里了。他們笑里藏刀,不講感情,不談真心,就像王婆一樣,僅僅是為了一己私欲,能夠從西門慶那里撈到些許好處,就輕易給別人下絆子,用別人的手來使壞。
這種人,以前很多,現在依然不少。
貳
我小的時候,我們老家還很流行“買賣婚姻”,鄉下有找不到老婆的男人,家里人湊一些錢,就可以去其它村子里“買老婆”。這種“賣女兒”的村子里都有一個很典型的特點,那就是窮,而且窮的超出一般人的想象,所以這種女人嫁過來之后大多數都過得很慘,洗衣做飯挑水種地,什么活累干什么,基本得不到家里人的一點尊重。
當時我們家附近的一戶人家,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給自己快三十歲的兒子娶得老婆。我印象很深,那個姑娘比男方小將近十歲,與我年紀差不多,嫁過來的時候連陪伴的家人都沒有,就只穿著一身略顯老舊的紅色上衣。
兩個人結婚后沒多久,就出現了一些小摩擦。那時姑娘剛二十出頭,生了孩子又不會帶,孩子每天哭鬧,她自己也想不出什么辦法安撫,結果丈夫一家人都不樂意了,每天罵她是個飯桶,一點用沒有。
而且那時候村里的人,有事沒事就喜歡聚在一起嘮嗑。一些人聽到男人吐槽自己老婆的不好后,便七嘴八舌得慫恿他:“這種老婆就是欠收拾”、“你光說沒用,打幾次她就做好了”、“我們家那個就這樣,一定得多揍”……結果男人聽了這些話后,便真的對自己的老婆實行起了“家教”。
一到傍晚他們家就傳出女人撕心裂肺的叫喊,當時我爸媽還總跑過去勸架,但基本沒起到什么作用,你前腳剛走,男人后手就又是一頓打罵。那時候我每次回家路過他們家的時候,女人總是兩眼絕望的看著我,臉上青一塊紫一塊。后來我上大學的時候,有一天家里人告訴我,那家的女人丟下自己的孩子偷偷跑了,村里很多人都在罵她不厚道。
但在我眼里,只覺得她走得好。如果沒有這群罵她不厚道的人,如果沒有那些曾經在背后教唆她男人,喜歡看熱鬧的人,沒有他們在旁的指指點點,覺得“臭婆娘就是欠收拾”,她不會過得這么苦。
叁
還有一次我在公園散步的時候,一位父親拉著兒子在我右手邊走著。
“哭什么,自己打不過別人還有臉哭。”父親惡狠狠的責罵著孩子。
那個孩子很委屈的說了句:“他們有兩個人。”這時那個父親突然說了句話,讓我聽得毛骨悚然,“那你咬他們耳朵,在地上找塊石頭砸他們啊。”
或許這位父親的“教唆”是出于無意,但對于這么小的孩子來講,他的眼里是看不出太多利弊和事理的,你當父母的說什么,他們便會從什么。你和他說了拿石頭砸人,他便會一直記著這句話,有朝一日他拿起的可能是塊石頭,也可能是把刀。
這些年青少年犯罪率越來越高,除了交友不慎,誤入歧途之外。更多的,或許是因為他們的身邊總是圍繞著一群熊父母、熊親戚,用自以為歷經世事的扭曲心態教唆著自己的下一代。
孩子受了氣,他們不是告訴孩子怎么為人處世,避開矛盾,反而教唆他們用石頭砸,用刀砍,“下次打不過別人,別回來”;孩子沒錢花,他們不是教導他怎么理財,如何踏實工作,反而不以為意的告訴孩子自己沒錢了,去偷去搶都可以,別問我們要……
教唆,不論有意還是無意,對于聽話的人來講,都是惡意的。
肆
人就像趨光的昆蟲,最容易讓人視死如歸的,往往是能夠直接發泄我們內心憤懣與暴力需求的東西。
也正因此,教唆與謬誤總容易深入人心。
很多教唆者總以為事不關己,出了亂子有別人扛,便口無遮攔,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卻不知道你一時的教唆,埋下的可能就是某個人一世的禍根。
當一個人說出自己不想活的種種理由之時,永遠別去附和,因為你不知道他的心里是不是早已為自己安排了同樣多的死法。你要做得就是告訴他相信生活,相信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現實。
同樣的,當一個人向你抱怨生活的百般苦楚的時候,也盡量在理解他的同時,向他傳遞你能給出的最積極的能量,讓他灰暗的內心能夠照進一絲光亮。
這種事情沒有什么對不對,一定對!沒有什么該不該,一定該!
作為一個人,只要略有良知,就應該相信并且堅守教育好過教唆,引導勝過慫恿。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