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就是以別人的而不是自己的頭腦思考事情。
太多的閱讀會使我們的精神失去彈性,就像把一重物持續壓在一條彈簧上面就會使彈簧失去彈性一樣;而讓自己沒有自己思想的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在空閑的每一分鐘馬上隨手拿起書本。
閱讀只是我們自己思考的代替品。
在閱讀的時候,我們是被別人牽引著自己的思想。
許多書本的唯一用處只在于向我們表明:錯誤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們一旦讓自己聽從其引導,就會拐入實在是不堪設想的迷途。
趕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卻只是閱讀隨手拿起的一本書——這樣做就是對我們的圣靈犯罪。
這樣的人就好比為了察看植物標本或者觀賞銅刻的大自然風景,而回避一望無際的大自然。
持續不斷的閱讀恰恰就是把大量陌生的、外來的觀點引入我們的頭腦。這些陌生、外來的觀點出自各個不同的頭腦,分別屬于不同的思想整體,其色彩也駁雜不純;涌入我們頭腦的這些大雜燴永遠不會自動成為思想、觀點和信念的一個統一體。
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在頭腦里造成巴比倫式的語言混亂;而一旦充塞著這些雜亂的聒噪,頭腦從此就會失去一切清晰的見解,它也就接近解體和失序。
那些把一生都花在閱讀并從書籍中汲取智慧的人,就好比熟讀各種游記以細致了解某一處地方。熟讀某一處地方游記的人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關于這一處地方的情況,但歸根到底,他對于這一處地方的實質情況并沒有連貫、清晰和透徹的了解。
我們并不可以通過閱讀有文采的作品而掌握這些文采素質——這些包括,例如,豐富的形象、生動的比喻和雄辯的說服力;大膽直率或者尖刻諷刺的用語、簡潔明快或者優美雅致的表達;除此之外,還有語帶雙關的妙句、令人眼前一亮的醒目對仗、言簡意賅的行文、樸實無華的風格,等等。
不過,觀摩這樣的文筆卻可以引發我們自身已經具備的這些潛在素質,使自己意識到自己所具備的內在素質;同時也了解到能夠把這些素質發揮到怎樣的程度。這樣,自己也就更加放心地順應自己的傾向,甚至大膽發揮這些才能。
閱讀可以教會我們如何發揮和運用自身天賦能力的方法和手段——前提當然始終是我們本身已經具備這些天賦。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