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人都曾經(jīng)歷過在泥濘的雨天,為了躲避大雨過于奮力奔跑,而最后跌了一跤。
我們太想要趕緊躲開糟糕的現(xiàn)實,到更光亮的地方去。想要跑得比別人更快一點,提前到終點招手炫耀。可是,跑得太快,也許會在終點前因為腳底打滑而痛失名次。
就拿愛情來說,愿意等待的人有時會被看作很愚蠢。因為一時起意的等待過后,有太多的來不及在追著他:來不及在合適的時間結(jié)婚,來不及在合適的時間生孩子,來不及應對親戚朋友的冷言冷語……
我們舍棄等待,是因為我們害怕來不及。可是,沒有等待的日子,我們捫心自問,真的過得開心嗎?
因為想要快一點,所以常常在情感上勉強將就,和眼下還不錯但又不夠有感覺的人在一起;因為想要快一點,所以把工作上的提升寄望于花花綠綠的旁門左道,對枯燥的案頭工作敷衍了事;因為想要快一點,所以沒有時間好好經(jīng)營生活,只能犧牲家庭和生活的樂趣,隨波逐流;因為想要快一點,摔倒的傷口還沒愈合,經(jīng)驗教訓還未吸取,就急切切地往前走。
不知道什么時候,我們開始說要贏在起跑線上。可是,人生又何止一條起跑線?
2
我大學的時候曾經(jīng)去一個教育機構(gòu)應聘,想要成為講師。因為專業(yè)不合,縱使端著一大堆證書去應聘,我還是被安排了一個前臺文員的崗位,每天負責一些收費、復印之類的小事,到了下課時間,就跟著兼職的小時工們一起去附近的學校門口發(fā)傳單。刮風下雨,不曾間斷。
那時候,我花了很多時間去思考,怎樣和學生家長更好地交流,怎樣挑選發(fā)傳單的時段和地點,用什么樣的語氣跟家長說話不容易被拒絕,不同類型的家長各自需要什么訊息。
直到我如愿站上三尺講臺,面對學生家長進行公開課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在發(fā)傳單的漫長時間里,我已經(jīng)學會去分析那些學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跟家長交流。
當了講師之后,我聽同事說,后來決定將我納入講師是因為老板發(fā)現(xiàn)我在發(fā)傳單的時候和家長的溝通很有技巧,成功率比別人高。
如果當初我總想著為什么別人能夠一蹴而就,而自己卻要在這凄風冷雨里發(fā)傳單,可能也得不到現(xiàn)在的工作。
“慢一點”不是讓你在一件事情上拖延時間,而是盡所能做好現(xiàn)在的事情。當下沒有選擇的時候,不必拿望遠鏡去窺探別人的成功。把眼前的事情安排妥當,比競爭對手們多一點用心,這樣的“慢”是為了未來更扎實。
3
有這樣一句電影臺詞:有時等一封信,漫長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點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慢一點,才能寫出優(yōu)雅浪漫的話語;慢一點,才能仔細尋覓盼望的愛情。
我太喜歡這句話了。
我剛開公眾號的時候曾經(jīng)向朋友抱怨過,為什么別人三個月就能漲六萬的粉絲,我卻好像每天只能增長少許。朋友說,“因為他們是真心喜歡你,而真心總是來得慢一點啊。”雖然是句笑談,但聽后我頗為釋懷。法式大餐一定比餐廳速食來得慢一點,所以你才能眼觀它的精致,細嗅它的馨香。
快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糟粕,好的東西卻大都需要沉淀的時間。
好的愛情,是像陶行知與吳樹琴的婚書里寫的:“天也歡喜,地也歡喜,人也歡喜。歡喜我遇到了你,你也遇到了我。生一兩個孩子,一半兒像我,一半兒像你。”
好的工作,是心有詩與遠方,但眼前也不曾茍且。每一步都邁得扎實穩(wěn)健,每個教訓都分析得玲瓏透徹。
如果說我們終其一生都在追尋的,是在人生終結(jié)時可以體面淡定地離開,那何不從現(xiàn)在就開始走得慢一點,每一步都踩得穩(wěn)一點,體面一點呢?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