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深沉,萬籟俱寂。張林在書房里陪著孩子寫作業,看著孩子右手寫字左手玩玩具的樣子,張林眉頭緊蹙,不停地提醒:“抬頭,鉛筆捏緊,字寫重點!”許是孩子沒有耐心,剛剛糾正了一下,旋即又恢復了老樣,這讓張林真是氣不打一處來,不知多少次了,無論怎么強調,就是不見收效。多少個清晨、傍晚,只要孩子一開始寫作業,他就很不放心地湊過去監督,不時地強調,如此三番,不知過去了多少天,多少月,聽的人恐怕耳朵里生了老繭。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頑固絕頂的家伙缺點象雨后春筍般一個連著一個,層出不窮,防不勝防。致使他原有的興致和希望幾乎崩潰到了邊緣。有人說拳頭是最好的教育,他也不是沒有嘗試過,但是根本行不通,孩子雖然涕淚交加地保證要改正,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把說過的話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再打恐怕冥軟不化了。一想到曾經的努力像水泡一樣破裂,張林不禁黯然神傷。為何看著別人的孩子那么順眼那么努力和用功,自己的孩子課也沒少補,各類資料沒少買,學習成績卻不見增長。最可笑的是,漢語拼音和英語混淆不清。三年級初學英語,一年下來,居然連一個單詞沒記住,考試一次也沒有及格,希望四年級有所改觀。算起來,一年時光不算少,總會有消化的時刻。然而,情況很不樂觀。整個一年里,孩子放學后總是磨磨蹭蹭,很難按時寫作業。盡管張林一遍又一遍催促,孩子拖拖拉地很難一步到位,不到23:00根本完不了作業,這好像成了一種很難克服的習慣。別人家的孩子21:00點準時睡覺,自己的孩子根本做不到。作為家長,張林就這樣陪著干耗,始終找不到輔導的時間,所有的課外輔導資料白白地閑置在書架里,始終排不上用場。英語學習毫無進展,就連最簡單的單詞中的字母都不會讀,要么讀成拼音,要么一聲不吭,對英語學習產生的害怕情緒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這怎么行呢?
英語作為一門主課,是絕對不能有絲毫的松懈,更不能放棄。這是每一位學生必須面對的現實,更何況英語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國際通用語言,國家之所以設為基礎教育課程的主課,那是不容置疑的。因此,只有學生適應英語,而不能英語適應學生。子不教父之過。作為父親不能因為兒子的任性而遷就。他不怕孩子在語文和數學上的差距,唯一困惑的是孩子陷入到英語和拼音混淆的泥淖中,如何讓他盡早脫離這種意想不到的迷茫,成了他眼前最緊迫的事。
一、偶然發現
自從發現了孩子對英語的恐懼后,張林告誡自己不能著急,始終堅持慢水滲倒墻的精神,首先爭取早晨的時間。每天6:00將孩子叫醒,開始領讀單詞,從第一單元開始,一遍又一遍地讀,不厭其煩,堅持了一個月后,孩子的口語有了很大改觀,但是記不住單詞。一次又一次考試臨近,張林一次又一次緊張,生怕孩子英語不及格,結果確實不及格。失望的情緒像驚濤駭浪撞擊著他的心,讓他久久難以平靜,難以自抑。幸虧自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性格讓他頑強地堅持下來了。他清醒:教育孩子的終極目的不能變,孩子是自己惟一的希望,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痛定思痛,他覺得很有必要定位一下自己的孩子。
回想孩子千萬種表現以及老師的評價,種種跡象說明孩子不是笨,當然不屬于智力低下之輩,而是一個有能力沒決心,有開始沒結尾,多粗心少細心的真如孩子自己說的“患了多動癥”的人,絕對是一個精力過剩決心不堅的人,這樣的人缺乏的是良好的習慣,而不是能力。之所以學習不出成績,不是聽不懂老師所講內容,而是心不在眼,心猿意馬甚至有時好高騖遠,譬如孩子曾眼饞繪畫、書法、圍棋、電子鋼琴等。為了迎合孩子,張林滿足了孩子的要求,毛筆、圍棋等買了個一塌糊涂,孩子卻蜻蜓點水般扔了個一干二凈。唯有玩起手游時情不自禁,愛不釋手,一有閑空總是貪婪地盯著張林裝有手機的口袋,不停地與他套近乎,絕不放棄任何稍縱即逝的機會,迅速拿到手機后盡情地玩耍,什么《我的世界》等游戲不知玩了多少遍,直到玩膩為止。許多功能鍵無師自通,側重于游戲的升級境界等,一再說明只要是喜歡的東西一定會上心,一定會傾情。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孩子在學習上不是不學,而是心中無學習。眼下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孩子喜歡學習,只有如此,才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如果真的能達到這樣的層面,將會為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終身學習開創良好的局面。
二、小小收獲
自從發現了孩子學業不進的客觀原因后,張林覺得心里亮堂極了,總覺得有一線曙光照耀著自己,增強了必勝的信心。從那時起,再看孩子就不覺得困惑了,相反有了幾許好感。他積極地調整著自己的輔導方案。從最基本的知識入手,首先強化26個字母大小寫的讀法和寫法練習。起初,孩子并不認真配合,每次練習時孩子瞪著雙眼,處于僵持狀態,一看到此情此景,張林心里的火直往上竄,但他強忍住怒火,耐著性子輔導。十幾遍、二十幾遍過去了,孩子還是對大小寫之間的聯系很懵懂,讀法與拼音糾纏不清,表現出非常吃力的樣子。對此,張林感到很困惑,甚至懷疑自己的輔導方法。無奈之下,他只好找有經驗的家長討教。那位家長很熱心,聽了張林的訴求,建議張林讓孩子參加英語輔導班試試,并保證說輔導班的質量如何如何的好,自己的孩子也準備上輔導班,希望張林將孩子一塊送過去。張林也覺得是個好方法,就迫不及待地送過去了。
輔導班的地點就在孩子他們學校,時間是每周六、日上午8:00至10:00。教學內容有專門選定的教材,基本上也是從字母教學起步,很適合學困生學習,而且老師很熱心。張林對這一切都很滿意,充滿了希望。一想到孩子于不久的將來,英語上的長足進步和優異的成績,心里不由自主地輕松了許多。
自從孩子進了輔導班后,張林翹首以盼,期待著孩子進步的消息。
有一天,孩子從學校回來后,問了一個奇怪的問題:英語的藝術字是怎么回事?張林起初以為是問的草書,為此很納悶,按照進度不應該教草書,難道……但他耐心給孩子講起了草書知識,并寫了一個,誰知,孩子竟然蹙著眉問道:“這是什么啊?老師可沒有這樣教。”“那怎么教的,你寫給我看看!”張林見孩子不解,立即反問,并要求孩子寫出來。
當孩子寫出來兩個所謂的英文藝術字后,張林傻眼了,這那是藝術字,這就是英文字母的大寫。每一個字母都有大小寫兩種寫法,但讀音相同。當張林簡略地把26個字母都有大小寫的知識講了一遍后,讓孩子翻看三年級時學的初學課本。孩子恍然大悟,心里亮堂了許多。張林覺得孩子終于跳出了英語和拼音糾纏的蕃籬,趕緊翻開課本上的單詞表,讓他讀單詞。第一個單詞是“firstfloor”,孩子居然毫無遮攔地讀出來了,拼音的糾纏已經一掃而光,張林為此差點驚呼起來,郁悶了好長時間的困惑煙消云散,心里爽快極了。趕緊催促孩子再讀幾個試試,結果非常棒。看著孩子終于踏上英語學習的正途,張林心里簡直比吃了密還甜。
三、走向成熟
解決了讀單詞的障礙后,張林開始調高督促英語學習目標。具體的做法就是要求孩子每天背會20個單詞。對此,孩子也沒有什么意見。一切就按張林想象的那樣,按時督促檢查,不料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孩子背單詞很吃力。好幾個星期過去了,別說背會一個單元的單詞,就連最起碼的兩三個都沒有背會,這怎么行?面對如火如荼的教學進程,同學們樂此不疲地前進著。據說與自己孩子一通參加輔導班的那位孩子在期中考試中輕松地拿下了滿分,她的家長別提有多高興了,而自己的孩子才考了9分,他心里難受極了,如此大的差距何日才能追上,心里禁不住陣陣發怵。遺憾的是他再也拿不出新舉措了,只能希望輔導班上出奇跡。
時光如白駒過隙,一晃大半個學期過去了,張林依然沒有看到孩子英語學習的新突破。一個星期日,他帶著孩子到廠里干活,一邊干一邊監督孩子背單詞。兩個小時過去了,孩子只背會了一個單詞,其他的都很吃力,情急之下他講了個條件:每背會5個單詞就休息10分鐘。孩子一聽樂了。不知道哪里攢的勁,未到8分鐘就興沖沖地跑過來要求背誦。張林很是驚訝,當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然而,看著孩子一臉的堅定樣,他半信半疑地拿起了書。那知,孩子很快背出所要求的單詞。張林只好讓孩子休息了12分鐘。之后,又如法炮制,盡管孩子也流露出不情愿的神色,但在不斷充滿吸引力的休息條件下,孩子情不由衷地配合著,居然完成了一個單元的單詞背誦任務。回家前又經歷了一次嚴格的檢驗。這一天對于張林而言是最快樂的一天。
接下來的日子里,張林讓孩子嘗試短文翻譯,以此來加強單詞記憶。
短文學習的基礎是翻譯,將會牽涉到大量的單詞,如果單詞背誦達不到一定的量,課文翻譯將會磕磕絆絆,很難暢通無阻,有可能因此打消孩子學英語的興致,從此一蹶不振。然而,課文選好了,孩子一旦翻譯完成,必定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對單詞的學習產生無窮的樂趣,單詞背誦認識也將會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總之,課文翻譯是對單詞基礎的檢驗,同時對單詞學習是個促進。
一番努力必得一番回報。這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孩子終于取得了98分的好成績,這是孩子學習英語以來第一次取得的好成績,盡管與滿分尚有差距,但在張林眼里已經微不足道了,因為,孩子已經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