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生動而精彩的“經濟理論”教育課吸引了眾多女性,熊玉蘭正在講述她從無工作到擁有自己的酒店,十幾年來一步一個腳英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酸甜苦辣經歷。這是新疆克拉瑪依市婦聯舉辦女性創業報告會上的一幕。
熊玉蘭出生在農十師184團,兄弟姐妹5人的家庭,為了心中的夢想,一直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譜寫著“創業贊歌”,她是克拉瑪依星星大酒店總經理熊玉蘭。
創業從打工妹開始
熊玉蘭7歲那年,全家10口人,全靠父親每月109.56元的工資生活。10歲以后,由于經濟條件更差了,家里的重擔漸漸地都落在了她一個身上,像哥哥姐姐那樣上大學的愿望成為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熊玉蘭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
1986年,17歲的她來到烏爾禾一家小飯館打工,后來熊玉蘭自己在烏爾禾蓋了間取名為大華的飯館。由于房屋拆建,只干了一年多,大華就關閉了。再后來她又來到克拉瑪依,又找了份飯館打工的活。一邊打工,一邊學理發。1989年5月1日,她的“美絲特”發廊開業了。由于技術不過硬,她的理發店僅維持了半年就關門了。她苦惱極了,一遍遍地鼓勵自己:“相信自己,我是能干的!”
1990年春天,熊玉蘭聽說到福海販魚能賺錢,便興致勃勃地加入到販魚的隊伍中,每天天不亮,她就要想辦法搭便車趕到福海去收購鮮魚,然后在搭車回到霍什托洛蓋和184團場賣魚。一天下來,渾身上下一股魚腥味。但販魚這活兒最不好把握,進少了不夠賣,進多了又賣不完,第二天魚就臭了。辛苦了了大半年,幾乎賺不到什么錢。她的心漸漸地涼了:“難道我真的一事無成?”
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夏子街油田要大會戰了。她仿佛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可話一出口,就遭到父母的反對:“夏子街在戈壁灘上,風吹沙土跑,你一個姑娘家,能跑那地方去?再說,職工肯定有自己的食堂,誰會到你的飯館去吃飯?”為了給父母證明她能成功,她將自己家門前的楊樹、柳樹鋸掉,又東借西湊了2000元錢,算是給飯館的投入。戈壁灘上沒有水,會戰職工的生活用水都是靠車拉。熊玉蘭每天都要騎自行車到184團,再搭輛水罐車到夏子街,為的就是要點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