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無可避免地想要“升職加薪”。
畢竟,誰不想多賺點兒錢呢?但是,“加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因為薪水與能力并不一定完全對等,它也許只是能力的部分體現。
那么問題來了:
什么樣的人才有可能加薪?
什么時候適合談加薪?
如何優雅地跟老板談加薪?
加薪的本質就是博弈。說白了就是展示自身價值,提出需求,等待回應。
不過,有些人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害怕”向老板提出需求。于是,他們努力工作,期待老板主動加薪。
但他們忽略了一點:
老板那么忙,怎么會有時間顧得上你的工資多少呢?
并不否認,有很多會主動給員工加薪的老板。
但是,你會遇到這樣的老板嗎?就算遇到了,一定就會給你加薪嗎?
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大膽提出自己的請求。你說了,不一定會加薪;你不說,就一定不會加薪。
除非你特別優秀,足以引起老板的關注。
提加薪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的是:
“談加薪”是為了討論“加薪”的可能性,以及探討自身價值與崗位需求的匹配程度。
因此,談加薪時應當圍繞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盡量提出你的想法,表現自身價值。
千萬不要傻了吧唧地跑去跟老板說:“老板!我要加薪!”
畢竟,老板關注的永遠是:
你能給公司帶來多少額外價值?
從這一點來看,加薪的秘訣其實很簡單:只要你做出的工作,不斷超出老板的預期就可以了。
這事兒說來簡單,做起來談何容易呢?
一般來說,加薪的情況有以下幾種:
1.公司集體調薪。
2.公司認為你的能力達到加薪后崗位的需求。
3.公司看到你的潛力,準備重點培養。
4.人事變動,工作調整后加薪。
你看,除了公司集體調薪之外,其余三點全都圍繞著一個點:價值。
也就是說,加薪一定是建立在自身價值的基礎上,然后通過某些契機達成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找到兩個切入點:
1.個人能力
2.抓住時機
比方說每年公司都會要求員工做年終總結,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方面,你可以通過年終總結,理清自己一年內的得失;另一方面,還可以對來年做一個簡單的規劃,讓上司看到你是個有想法,且有行動力的人。
當然,抓住時機是需要能力作為資本的。
畢竟,公司買的是你現在的能力,千萬不要說“我還可以學”,直接用行動證明自己可以做。
說到底,個人成長才是王道!
提加薪是個技術活兒,既要有策略,還要有方法。
了解實際行情
想要提加薪,一般都是為了漲工資,但我們首先應該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自己沒有拿到更高的工資?
一般來說,加薪的可能性與工作的可替代性成反比。
也就是說,如果公司沒有給你加薪,很可能是因為:
現階段水平不夠高。
這種情況下,要做的只有“提高自身價值”這一件事。然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努力工作,證明自己值得更高的價格。
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力足夠,只是公司還沒有發現,那你需要做的是:了解同行業現階段的平均薪資水平,并且明確自己在市場上到底值多少錢。
或者,在了解行業大致水平之后,去爭取面試機會,看看實際能力是否真如自己所想。
因為很有可能,你沒能加薪的原因是:不值這個錢。
我們都會高估自己,甚至于有人還會把身處的平臺影響力當做自己的能力。
一旦脫離平臺的光環,才發現自己什么也不是。因而,了解市場行情,認清自己非常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網上的招聘信息多少都摻雜著一些水分,你看到的薪資或許包含其他的福利,或許有額外的補貼。參考即可,不必過分較真。
確認加薪標準
談加薪,一定要找能夠決定你工資多少的人。此外,不要在公開會議上提,最好私下單獨跟領導去談。
談話的過程中,不要上來就說:“我要加薪!”因為這種說法隨便找個理由就能拒絕。
我們要談的是加薪的可能性,因而,可以這樣問“老板,我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能加薪呢?”或者是“老板,我現在的崗位要做到什么程度才能拿到3萬呢?”
有了確切的標準,才有了談判的籌碼。
反觀自身情況
得到加薪標準之后,再進一步跟老板討論自己的工作表現,談談目前的情況。
如果你的表現符合TA的心理預期,加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你的表現有所欠缺,那也沒關系,至少你得到了加薪的條件。
好好工作,拿出自己的誠意,待能力提高、時機成熟時,再去提加薪。
同時,我們還應該意識到:
并不是只有漲工資才是加薪。
每個公司都有額外的權限、配額、福利,比方說交通補助、住房補貼、員工培訓等。如果能夠爭取到這些,也是不錯的結果。
探討公司規劃
對企業來說,員工的忠誠度很重要。
所以,我們在談加薪的時候還可以表達自己對工作的熱愛,對過去的反思,以及對公司未來的想法、規劃。
向老板詢問未來一年的主要方向、發展規劃、特殊安排等,也都是可以的。
總之,就是讓老板覺得:“哎呦!不錯哦!有想法!”
當老板認為投資你對公司來說是劃算的,加薪就容易多了。
另外,談加薪時還有幾個需要特別注意的細節:
1.提加薪一定要有具體的薪資標準和執行時間:漲100還是漲1000?從下個月開始還是從一年后開始?另外,每個公司都有具體的加薪基數,也就是固定的百分比,可以通過公司的規章制度了解,或是問一問公司的HR。
2.談加薪之前,以你對老板的了解為基礎,想一想TA可能做出怎樣的反應,盡量預想得具體、全面一些。
3.談加薪不要以加了多少班、做了多少事、或是自己生活有困難為理由。因為你的工作本來就是分內的事,做好本職工作是應該的,不具有說服力。
4.協商過后,即便加薪不成功,也可以向上司表示感謝。具體說一說跟他學到了什么、哪些方面有所成長。如果私人關系不錯的話,還可以適當說說自己的實際困難,TA也許會盡力幫你爭取。
5.最后,不管加薪能否成功,都不要氣餒,也不要灰心。經驗不足就去磨練,能力不夠就去提升,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一定比薪資重要,相信未來會越來越好!
說到加薪,有件事兒是怎么都繞不開的——跳槽。
通常來說,跳槽是為了獲得更高的薪水。但我之前不能理解的是:
為什么要加薪,就一定得跳槽呢?
后來,我才了解到,原來每個公司內部的薪資漲幅是一定的,而外部的薪水變動是不確定的。(這還得是有具體薪資制度的公司。因為不漲工資或是一年漲100塊的公司我也是見過的。)
那么,同一家公司里,由于起薪的不同,就會造成新員工與老員工薪資相同或是有差距的情況。
對于老員工來說,在公司內部獲得超出漲幅的加薪是很困難的,通過跳槽拿到更高起薪反而更容易些。
理論上,好像是這樣的,那實際情況呢?馬云有句話,員工離職只有兩個原因:
錢沒給夠、心委屈了。
也就是說,我們除了物質需求之外,還有情感需求。
純粹為了錢而跳槽是很不明智的,因為你不能確定下一家的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設想一下,如果一份工作讓你感覺非常好,只是錢少了點,該不該跳槽呢?當然不!
跳槽就要裸辭么?當然也不!
正確的姿勢是:
先通過市場確認自身價值,接著向老板提出加薪,然后再做決定。
如果加薪成功,就繼續好好干活,如果加薪失敗,再考慮離職。
但是,千萬不要用已經拿到的offer去跟老板談加薪,尤其是在某個項目的關鍵點上。
協商和逼迫,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里,其實還存在一個認知誤區,我們經常會覺得:
跳槽就意味著更多的薪水。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
真相是:成功跳槽的人,都是特別優秀的人,他們選擇跳槽往往是因為遇到了職業瓶頸。于是,他們通過跳槽突破天花板,成功加薪。
至于那些跳槽不能加薪的人,他們基本都不會選擇跳槽。
于是,受幸存者偏差影響,我們看到的就是跳槽的人普遍都加薪了。
經常聽到有人說:“我要找一份好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
第一次聽到的時候,還會笑出聲來,可是仔細想想,我覺得:這似乎是可行的!
離家近是可選擇的,只要有足夠的錢,就可以租到公司附近的房子,所以這一點撇開不談。
錢多,還要事少,聽起來不太靠譜,但并非無法達成。
經濟學上講:價值量取決于生產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
想要提高價值量,要么增加勞動時間,要么提高生產率。
所以,我們可以從兩個方向著手:
1.增加工作時間(這一點與事少相悖,排除。)
2.提高勞動生產率(可行!)
只要我們的工作效率提高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創造更多的價值。
再往后推,要提高工作效率,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不可代替性。
為別人打工,你可能會獲得安穩的工作,但是要獲得“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你需要為自己打工!
在談加薪之前,不妨先問問自己:
我在為別人打工?還是為自己打工?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