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言之,拖拉就是一種習慣,一種壞習慣,把事情推托到以后干是它的主要特征。大多數關于工作效率的問題基本上可以歸咎于拖拉的毛病,但是很少人能夠對這種毛病實際的做一些努力。這個毛病并不會只是影響你的個人生活,同樣會影響到你的事業,因為一旦有機會,這個毛病也會你在工作中表現出來。錯過機遇,加班加點,壓力,折磨,抱怨,內疚就是最終一連串的后果。
我相信大多數的人曾經在生活中不止一次的告訴自己:我明天再做它,我還有時間,或者是明天以后的某個時間。 OK,沒錯,但我要用一個諺語說明一下:為什么是明天,今天不行嗎?(why put put for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我可以打保票的說,每個人都知道拖拉不好,那究竟是什么讓人們,就像你自己,去拖拉呢?有很多原因能導致人們去拖延事情,例如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害怕改變,完美主義,害怕失敗,混亂無序等等,但恐怕最常見的原因卻是 … 懶惰。確實如此,懶惰是個不好的毛病,有時候會發展成很嚴重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它完全是個心理上的問題。
克服拖拉毛病的關鍵是內在意志,用內在意志去激發自己完成一件事情,不管事情大還是小。 但我們大多數都在性格里缺乏這種意志,所以才導致我們離目標和計劃越來越遠。 不要沮喪,還是有方法能夠幫助我們去克服拖拉、最終讓我們完成我們的該做任務的。
1. 一點一點的做
有些任務,乍一看,感覺是無法實現的,或是需要莫大的努力,于是就導致我們竟然就什么都沒做。我們千萬不要因為某些工作或壓力而氣餒,這很重要;我們處理它們的方法應該是逐漸啟動,就像小孩學走路時最初的那一小步,采用一種倒金字塔的方法,你很快就能發現事情正在實際的開始有雛形了。例如,有一個周末,我跟爸爸一起走進車庫準備清掃這個地方。扳手,廢油,用過的汽車零件到處都是,一個舊冰箱,一個破損的電視,還有一堆其它沒用的廢物。我真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看起來這是個永遠不能完成的任務。爸爸很快走過來告訴我:“這里沒有什么要緊的事情,沒有什么要求,我們只需要每次做一點,然后看看我們都做完了什么。“我們從地板開始,然后是那些放東西的抽屜,然后其他越來越麻煩的事情,這樣,直到午夜,我們終于完成了。我們的車庫前所未有的干凈。這不僅是一種做事情的技術方法學,也是為人父母和激勵人的方法學。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