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里總有一群人,他們平時兢兢業業、勤奮實干、默默地工作,扮演著“隱形超人”。
但提職晉升時總是被人忽視或被人忘記,總吃啞巴虧。
究其原因,很多情況下是啞巴干活,只干不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傻把式。
說話到底有多重要?
特別重要!
否則很多職場領袖們也不會每年在“說話”這件事兒上砸重金,聘請“說話教練”對自己進行嚴格訓練,在每一次“大型說話”場合開始前精心演練。
天天說話不等于會說話,很多人就栽在說話上,這次我們就聊聊職場“說話”這點事兒。
一、“說”不是“吹”
會說話直接和你的業績以及職業發展正相關。
“說出來”和“吹出來”是兩個概念。
“說出來”是指會干還要會說,是在干的基礎上;“吹出來”卻是無中生有,天花亂墜或干一說二。
工作中亂吹的人很難長久,早晚有露餡的一天。
中國人受儒家文化影響,多數人不愿意出頭,不敢表達自己,我們強調的是埋頭苦干,多干少說。
一件非常出色的工作,匯報時三言兩語講完了。工作中常常會出現“會說不干當模范,埋頭苦干受批判”的情況。
作為我們當事人一定是滿腹委屈,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作為領導要明辨是非,免得讓老實人吃虧。
但痛定思痛,我們自己必須學會表達:會說同樣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
要從自身找原因,指望老板明察秋毫,明辨是非是不現實的。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工作,只有你自己對你的工作最了解。
很多時候,你不說都沒人知道。很多時候,干了沒說和沒干是一樣的,等到工作不被人認可再發牢騷:人在干,天在看是沒有用的,只會自尋煩惱。
二、說簡單的話
現代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特別是這個碎片化的時代,沒有人有時間聽你的長篇大論。
企業中會有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會議,越是高層,會議越多,作為管理者更是在各種不同內容的會議中切換,沒有人有大塊時間聽你嘮叨。
三句話講不到正題,很多人就已失去耐心,哪怕接下來的內容再好都會失去很多聽眾。
在拜訪中,客戶留給你的時間往往只有幾分鐘,因此有人提出30秒鐘的電梯原理,即在30秒內把事情講清楚。
如何用簡短的話把事情講清楚著實考驗人的表達能力。
表達的場合更多時候是非正式的,看你能否利用機會。
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頭腦。
有些人雖然看上去毫無準備,但即興講上幾句都非常貼切,擊中要害。
實際上這種天才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需要不斷地磨練,平時做好準備。
除非沒有機會,一旦有機會哪怕是在走廊、餐廳里遇到合適的對象都可以談起工作進展或對某些項目的想法和計劃,這樣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如何精煉地表達自己至關重要。
三、說有趣的話
工作和生活中要有幽默感,做一個有趣的人。
職場上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程度的壓力,在一個如此快節奏的環境中很容易引起焦慮和抑郁。
工作中往往一個小段子或一句幽默的話,都能引起周圍同事的哈哈大笑。
有些團隊因為有幾個開心果總是笑聲滿天,氣氛活躍。反觀有些團隊整天肅穆安靜,如臨大敵,試想這樣的團隊如何讓人快樂地工作。
領導者的幽默氣質會給團隊帶來不一樣的文化,這些都和團隊的生產力、流動性、凝聚力等密切相關。
因此要學做一個會說話懂幽默的人,特別是領導。快樂是可以被感染的,因此大家都愿意和有趣的人或有幽默感的人一起工作。
四、個人品牌是說出來的
在這個推崇“品牌”的時代,你就是你自己的代言人。
無論你是不是身處銷售職位,在公共場合,你總是在扮演“銷售”的角色,推銷自己的產品、項目,推銷自己。
再小的個體也會有自己的品牌,因此你就是你自己的銷售代表,你自己品牌的產品經理。
品牌好壞全看自己。好酒也怕巷子深,只埋頭苦干不注重品牌推廣,一定不會有好結果。
中國有句古話叫“知人善任”,充分說明了讓人知道你的重要性。如果別人都不知道你,如何給你委以重任呢?
在公司里獲得提升,你的直接經理固然重要,但最終的決定并不取決于你的直接經理,而是與你領導平級和更高一級領導。
因此,要學會利用機會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特別是了解自己的工作給團隊和公司帶來的價值。
一個人能否提職和晉升并不僅僅取決于年終總結,更多是給這些“決策人”留下的平時印象。能夠給別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兩種,好印象和壞印象。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想讓好事出門,就要說出來。
中國人講“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講話是一門藝術,我們天天講話,也未必就會講話。
如何講表揚的話,既激勵別人又增進感情?如何講批評的話,既直言不諱,又不傷感情?
這確實需要我們不斷地修煉。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