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同別人的觀點是我們愿意干的事情。說“不“的時候,會有得罪人的感覺。雙方都覺得不舒服。愿意與周圍人或環境有一個和諧的氣氛,通常阻止我們對人說“不”。其實你有權利說“不”。
我是個設計師,性格內向做事沉穩,辦公室里有“老好人”之稱。經常會有同事上找到我,幫忙設計一些東西。我一般都會答應,下班時間去做。這樣一來幫到了人,二來也能通過練習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最近,我發現有些不對勁了。
李MM是另外一個部門的同事,她曾經因為設計海報找過我幾次,每一次我都幫她完成了,李MM謝了又謝。以為就這么告一段落了,可李MM似乎把我當成了自己的“專用設計師”,一有設計的需求就會來找我。時間久了,我就有些郁悶了,我也有自己的活兒要干啊,不能啥都找我啊?但我只是在心里想想,卻沒有拒絕對方。
還有,上個周五下班了,大家討論去吃火鍋happy一下,眾人響應,我有些遲疑。今晚約好了帶老媽老爸去吃海鮮,他們難得來上海一趟。可部門的活動,不參加吧,看到同事們興致勃勃的樣子,不忍說不去;參加吧,又把老爸老媽丟在一旁,頭疼……最終,我還是和同事們一起去吃火鍋了,吃飯期間心不在焉,提不起興致來。大伙兒以為我遭遇了什么事兒,早早就散了……
在我的世界里,開口說個“不”字,卻是如此的難。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都想做個有求必應的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然而,我們也都明白這其實并不容易。許多時候我們做了吃力不討好的事;許多時候我們做了違背自己原則的事;許多時候我們讓工作與生活混為一談。
為什么要做好獨善其身與兼濟天下這么困難呢?我們不排除有的人能夠處理的很好,但是大多數時候人們的要求都是永無止境的,并且往往是合理的、悖理的并存,當一份需要的請求擺在你面前時,如果當面你不好意思說“不”,輕易承諾了自己無法履行的職責,將會帶給自己更大的困擾和溝通上的困難度。
著名喜劇大師卓別林曾說:學會說“不”吧!那你的生活將會美好得多。是的,在我們力所能及的情形下去幫助同事、朋友,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最主要的,是把握這個“度”。
怎樣去把握這個“度”,并且怎樣用合適的方法去拒絕別人呢?
接受請求,滿足了我們內心的好勝與虛榮
每個人,從出生到學習,再到進入職場開始工作,都會經過一層一層的競爭與淘汰。在媽媽肚子里,還沒有形成受精卵的時候,我們從眾多的精子中勝出,作為一顆最強壯最有力量的精子,與卵子相結合,開始了漫長的胚胎期。
呱呱落地后,我們便作為一名社會的成員,參與了社會最基本的規律,優勝劣汰。然后一步步的、踏著無數人的失敗,我們走到了今天。雖然說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能夠堅持到現在,我們已經是勝利者。
那么,我們會以怎樣的心態來看待以及對待自己的勝利呢?有的人把原因歸結到外部因素,認為是運氣或他人的幫助,促使了他如今的成功。有的人會把原因歸結到內部因素,認為是自身的努力,自身的進步讓他最終取得成功。但是,無論作為哪一種歸因,其結果都能夠證明,我比你強!
這種“強”又體現在何處呢?有的人會對對手或者比自己弱的人,嗤之以鼻,以一種高傲的勝利姿態來面對。有的人則會用自己的謙虛,樂于助人來表示,在這一個領域,我比你有能力,我能夠解決你所解決不了的困難,別人不愿意幫助你,而我卻愿意無條件的幫助你,你看我是一個好人吧。
也許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心態,他們僅僅是認為,面對別人的請求我們很難拒絕,那么,讓我們拋開道義,自私的想想,當聽到別人的“謝謝”、“您真厲害”這類型的話語時,內心是不是得到了很大的滿足呢?
不安全感讓我們延遲說“不”
在我們幫助他人完成一件事情之后,我們內心在一段時間內會很明確的自我暗示“你真棒”、“你是個有價值的人”等等。而當別人一段時間沒有來找你幫忙,也許你也會在心里嘀咕“是不是上次那件事,我處理的不夠好?”、“他對我難到有什么意見?怎么這么久都沒來找過我?”
因為我們每人都有被尊重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通過對別人的幫助和與他人的交往,我們得到成長并且實現自己的價值。與生俱來的不安全感與環境因素的不安全感,更讓我們意識到安全感和價值感的重要性。所以,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我們也是在幫助自己。
自我認同,學習說“不”
中國是有名的禮儀之邦,如果直白的拒絕,可能會傷害到同事或者朋友。并且,這也會讓我們自身對本就一件很小的事,耿耿于懷。同事、朋友的相處,也不免一陣尷尬。
找準一個位置,讓自己站穩,才能懂得怎樣說不
與其說在拒絕別人這件事上,我們矛盾兩難。倒不如放開自己,學會自我認同。
得到別人的肯定與贊美固然重要,自己對自己的肯定亦是非常重要。我們的優點是什么,我們的缺點是什么,我們與別人相比,有哪些優勢與劣勢。首先,只有給自己找準一個位置,讓自己站穩,我們才能從大局上把握全局,把握其他人。然后我們便知道哪些人不用說“不”、哪些人我們應該說“不”。因為說“不”的這個過程是需要我們學習與練習的。
培養自己,學會說“不”
★秘訣一:溫和堅定地說“不”。
當你仔細傾聽了同事的要求、并認為自己應該拒絕的時候,說“不”的態度必須是溫和而堅定的。好比同樣是藥丸,外面裹上糖衣的藥,就比較讓人容易入口。同樣地,委婉表達拒絕,也比直接說“不”讓人容易接受。
★秘訣二:先傾聽,再說“不”。
傾聽能讓對方先有被尊重的感覺,在你婉轉表明自己拒絕的立場時,也比較能避免傷害他的感覺,或讓人覺得你在應付。傾聽的另一個好處是,你雖然拒絕他,卻可以針對他的情況,建議如何取得適當的支援。若是能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替代方案,對方一樣會感激你。甚至在你的指引下找到更適當的支援,反而事半功倍。
★秘訣三:多一些關懷與彈性。
有時候拒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方會不定時提出同樣的要求。若能化被動為主動地關懷對方,并讓對方了解自己的苦衷與立場,可以減少拒絕的尷尬與影響。
總之,只要你是真心地說“不”,對方一定會體諒你的苦衷。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