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領(lǐng)導偶爾一段時間愛發(fā)脾氣,輕則吼小娃兒,重則吼大娃兒,甚至看誰都不順眼。我理解她對孩子的愛,理解正因為她的在乎所以生氣,但我也知道,生氣很不好,對身體不好。于是,勸她少生氣,別生氣,生氣容易傷身體。她卻說:“你們要惹我生氣呢!”
我們來分析一下,生氣,到底是因為自己有愛生氣的習慣還是因為別人總是惹她生氣。
我認為愛生氣和不愛生氣都是個人習慣。愛生氣的人到哪兒都找氣生,不愛生氣的人卻總換著角度找快樂。曾經(jīng)遇見過這樣一個朋友,大晴天報怨氣溫太高,下雨天抱怨路太難走,陰天抱怨悶的慌。看樣子沒有哪一天的天氣是他喜歡的。于是我就問他,“怎么樣的天氣才是你喜歡的?”他卻不直接回答我的問題,反問我:“你不覺得出太陽時真的很熱嗎,你不覺得下雨天泥濘地很難走嗎,你不覺得陰天的確很悶嗎?難道我感覺錯了?”
他的感覺沒有錯,事實也的確存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甚至多面性。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有善的一面就有惡的一面,有傷心的一面就有快樂的一面……我們不能改變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看事實的角度。晴天有碧藍的天空,雪白的云朵;雨天有清新的空氣,浪漫的情調(diào);陰天有舒適的溫度,芬芳的味道......當我們換著角度,換著快樂的角度去發(fā)現(xiàn),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讓你感動的人,讓你感動的事。
和小孩子相處,盡可能站在小孩子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可以更多理解小孩子,少讓自己生氣;和同事相處,盡可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可以更多地理解別人,少讓自己生氣;和脾氣古怪的人相處,盡可能站在他/她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可以更多理解他/她,少惹別人生氣,少讓自己生氣;
理解別人做的事,寬容別人的錯誤,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生氣,時刻都有比較平和的心態(tài),最劃得來的是自己。別人做錯了,你生氣,你發(fā)脾氣,讓情緒激動,讓體內(nèi)有害激素不斷產(chǎn)生,不是和自己過不去么。何必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更何況,誰不犯錯。每個人都要犯錯,為什么只允許自己犯錯,卻不允許別人犯錯?
當然,我承認,我們都是凡人,很少能做到對什么事都心平氣和。如果對任何事都能容忍,那也就不能算做人了,那是神。話說泥菩薩都有幾分土性,更不要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了。但當我們面臨讓人容易上火生氣的事物,主動去選擇一種心態(tài),一種讓自己更輕松的心態(tài),對己有利,對別人也有利,何樂而不為呢。
再說了,生氣多數(shù)時候解決不了問題。對于不在乎你的人說,管你生氣與不生氣,他都會不在意,甚至喜歡看到你被氣得暴跳如雷的樣子。對于在乎你的人,你不生氣而是輕輕地說,效果說不定會更好。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