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從事什么工作,認真是前提。只有認真去做,才能保證工作的質量和進度。但是,做人卻不能夠太認真,太認真了,就會斤斤計較,眼里就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優點。
所以,做事和做人是不能用同一種態度的,人做好了,事情自然也好做。但是,怎樣做人卻是一門學問,甚至是一門用畢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個中因果的大學問。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戲人生,但也不能太較真,認死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太認真了,就會對什么都看不慣,連一個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會隔絕開。鏡子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鏡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巒;肉眼看著很干凈的東西,拿到顯微鏡下,滿目都是細菌。試想,如果我們“戴”著放大鏡、顯微鏡生活,恐怕連飯都不敢吃了;如果用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缺點,恐怕那人也罪不容誅、無可救藥了。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涂”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愿;相反,“明察秋毫”,眼里揉不進半粒沙子,過分挑剔,什么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論個是非曲直,容不得別人,人家也會躲你遠遠的,最后你只能關起門來“稱孤道寡”,成為使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人。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于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鼠目寸光,并且從不斤斤計較,糾纏于非原則的瑣事,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偉人。
在生活中,如果我們明確了哪些事情可以不認真,可以敷衍了事,我們就能騰出時間和精力,全力以赴認真地去做該做的事,我們成功的機會和希望就會大大增加。與此同時,由于我們變得寬宏大量,人們就會樂于同我們交往,我們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事業的成功伴隨著社交的成功,應該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