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言多必失”,應該“三思而后行”,聽起來很有幾分道理。
從歷史看,有智慧的名臣武將,都知道管住自己舌頭的重要性。東漢名將馬援,就很討厭議論別人長短的人,他說:兒孫中有人有這種行為,讓我難受,寧愿死;清代名臣曾國藩,也認為“多言失德”,他認為招致品德敗壞的有兩方面:一是長傲,一是多言。
當代著名的設計大師貝聿銘談到他的成就時說:我只是比別人少說話,多思考了而已。
在歷史上,因多言而自惹麻煩的,也是屢見不鮮,如:北宋的蘇東坡,他是公認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但他一生卻屢遭打擊,坎坷不幸,因為他犯了一個很多人共有的毛病:多嘴。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是不喜歡那些多話的人,尤其是那些喋喋不休,講話不經腦就直接脫口而出的人。在社交場合,那些善于傾聽的人,都是受歡迎的,少說多聽,被認為有涵養有智慧的表現。
在職場中,少說多聽,少說多想,少說多做,仍然很有必要,那些說話夸夸其談,一副雄心萬丈,舍我其誰的樣子,是很容易栽跟斗的。話太多,往往顯示出自己的淺薄,中國有句古話,“一壺水不響,半壺水叮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有人說,人到了五十,如果還是話多,給人的印象只有一個字“浮”。
人是如斯說,看看上帝對此是怎么看的,圣經說:多言多語難免有過,禁止嘴唇是有智慧。圣經又說:舌頭在百體里是最小的,卻能說大話。。。最小的火能點著最大的森林,舌頭就是火,能污穢全身,也能把生命的輪子點起來,并且是從地獄里點著的。
我們可以用小小的舌頭去詛咒人,也可以用舌頭來頌贊偉大的造物主,由此看,管住自己的舌頭,不僅僅是技巧的問題,而是一種智慧,來自天上的智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