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西藏,有個經典的故事。一個叫做愛地巴的人,每當與人生氣、鬧別扭、爭執之后,總是飛快的跑回家,圍著自己現有的房子和土地跑上3圈,氣喘吁吁之時,早已將剛才的氣頭消失殆盡。這時的愛地巴想,地這么少,房這么小,哪有資格、更沒時間和人家制氣。年輪飛轉,憑著這姿態,愛地巴開始富有起來,但是遇到再和人生氣的時候,還是老習慣,圍著現實的土地和房子轉上3圈,這時的愛地巴就想,地這么多,房這么大,何必跟人家計較。可以說,愛地巴是個“無心人”,他在排除生氣源的同時,沒有忘記,這不僅僅是在拿別人的錯誤懲罰自己,更為重要的是,自己和別人都失去了應有的快樂,得不償失。“無心人”,為自己的快樂找理由,為別人的快樂而活著。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與人接觸,進行語言交流;預辦、想辦某件事情,與人溝通;求得生存質量的提升,要努力改變不盡人意的東西……少數時候,條件成熟、要件具備,手到擒來,而多數時候,要么費盡周折,花費心思,難隨人愿,“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其中也免不了拌嘴、吵架甚至動皮拳,這對于事情的發展百害無利。一句不順心的話要記在心里一輩子,并且時不時過過電影,自找不快;一段情早已了結無望,非要反反復復地回憶,自尋煩惱;一件終無希望的工作調動、仕途騰達,經常的還要翻翻舊賬,自我悔恨并做后悔狀,……過多的在意,精神的糾纏,理念的沉淪,無序的失望,無異于是對自己的折磨,精神世界垮塌,原先的砥柱中流動搖,處處皆留心,時時做“有心人”,自然快樂就無緣于你了。
曾看過一集央視訪談欄目,在主持人訪問“容嬤嬤”扮演者、著名演員李明啟人生經歷時,她說,很難被人惹著生氣。究其秘訣,李明啟似有所悟地說,心大事小,心小事大。這無疑是對那些“有心人”的一記悶棍。有心者,上心;上心者,勞心;勞心,便覺得什么事情都大。而李明啟老人的處世觀,做個“無心人”,不讓別人惹著生氣,并且通過創作很多熒屏銀幕形象,通過和諧的鄰里關系,視別人的快樂為己快樂,對人卻很有教益。我的一位朋友,一直以來很重視自己,走進辦公室后同事的話語戛然而止,會讓他琢磨一上午;鄰居的一句開玩笑的話,會讓他揣摩幾個小時,擔心是不是在說自己;別人捎來的物件比他捎來的物件便宜幾塊錢,會讓他百思不得其解……往心里裝的事情很多很容易,但是從心里拿出來確是很難;往心里擱的東西很多很方便,但是從里面取出來確是煞費心機。是的,世上總有那么一些人,心眼比針鼻還小,心胸比河溝還窄,心腸比羊腸還細,心智比鳥獸還低,容不得竊竊話語,容不下無意摻和,容不下別人的笑意滿懷。相對于李明啟來講,真是思想和狀態的天壤之別??此评蠲鲉⒗先耸?ldquo;無心人”,實則不然。無心者,有心;有心,事變小。說到底,“李明啟”們是在為別人的快樂而活著。
人生中,無心者,即是少缺了雜念,失卻了顧忌,丟掉了不應有的幻想,摒棄了不切實際的夢想,他們把人生看得很簡單,認為世界就是簡單的組合,也認為世界很復雜,那是簡單的復雜,以及復雜過程中的簡單。最為關鍵的,是他們懂得滋潤自己,不讓名聲、金錢、權勢等那些今生也喂不飽的東西纏身,而是拿出一部分精力去游山玩水、觀云賞月,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與寬心作伴,與坦率為伍。俗語說,沒心沒肺,長命百歲;有心有肺,食不甘味。站在一定的人生高度,在遇不順心事時,繞“自留地”轉轉,圍“自家宅”看看;在事業處于逆境時,臉凈衣整,調整精神,沒有一幅“倒霉相”;處于長期的壓抑、被人“暗算”時,趁著月明星稀,到練歌房高歌一曲,放松疲憊的心情,“一唱泯恩仇”……由一個“有心人”搖身一變成為“無心人”,那么,自己快樂的同時,帶來的也是別人的快樂。因為,我們不僅為自己的快樂而生,更為重要的,還有,我們的存在,為他人的快樂活著奠基。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