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馬末都先生說過一件事:
上世紀八十年代,他有8000元的存款。
8000塊,現在是不多,但當時人均月收入不過十幾塊,當時的馬末都,堪稱富豪。
而且馬先生心善,有天在路邊遇到一個人,正在地上寫字。字寫得很好,就是落拓潦倒,餓得面黃饑瘦。
馬先生惜才,就上前搭話,請這個陌生人吃飯。陌生人超能吃,此后兩人就成了朋友。然后,對方吞吞吐吐,說自己欠了一大筆外債,足足2000塊。
2000塊是個大數目,是當時普通人家20年的收入。馬先生愁眉不展,最后一狠心一咬牙,兩千就兩千,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這錢借啦!
這么大一筆錢借人,馬末都心疼的好幾夜睡不著。過段時間,對方樂顛顛回來了,仍然是落拓潦倒,憔悴不堪。
馬末都問:你咋還這么凄慘?
對方答:你借的錢太少,不夠還。
2000塊還少?你不說就欠2000嗎?
對方:2000塊只是欠賬的一筆,現在還欠人家4000.
你……馬末都崩潰了。
(02)
救人救到底,送佛到西天,馬末都又借給對方4000。免得前邊的2000人情,全白做了。
對方拿了馬末都的6000塊,從此消失了。
積年儲蓄,化為一空。
讓馬末都耿耿于懷好多年。
(03)
馬末都,名人也。都免不了遇到這種事兒。
普通人等,更難避免。
此前我們說過,知乎上有個孩子,網名SeaseeYoul。他自述,大學時,同寢室有個室友,兩人情交莫逆。
軍訓時,室友中暑了,大熱天他背著室友一路狂奔,沖到醫院,身上的汗扭出半盆水。室友蘇醒,張口就罵他:你傻呀?就不會叫輛出租?
還是這個室友,喜歡上一個漂亮姑娘。可人家不理他,他悲傷不已,相思過度,瘦到沒個人形。Seasee看不下去了,就約了漂亮姑娘的閨蜜,再帶上室友,給室創造機會。室友在姑娘面前大肆埋汰他,拼命表現自己的聰明。等到回到寢室,第一件事就是和Seasee分攤飯錢。說:這次咱們出去,你應該分攤60塊零5毛,算我吃虧,你拿60塊就行了。
Seasee氣到半死,只好掏錢。
室友終于戀愛了,為在女孩面前表現,大手大腳拼命花錢。可他并沒錢,每當Seasee家里打來生活費,室友就賊忒兮兮的湊過來:嗨,你盡兄弟情義的機會來到了,馬上給我掏600塊!
Seasee每個月的生活費用,也只有1000元,不聲不響的借600給室友,自己就只能緊巴巴的過。
沒多久,室友喜歡的姑娘,愛上了另一個男孩。室友不甘心,揮著拳頭就沖上去。Seasee也大喊一聲,沖上前助拳。可萬萬沒想到,他跟人家打成一團,室友退出戰斗走了。結果,Seasee被學校保安抓住,寫了檢查才放回來。
回到寢室,室友沖他大罵:好端端的,你撮合我跟這個姑娘干什么?是不是早知道她會移情別戀,想害我是不是?
雖說室友嘴賤,但畢業前夕,他終于良心發現,拍著胸脯向Seasee保證:兄弟,以后有我吃的就有你吃的,要是有什么苦難只要你一句話,哥們萬水千山也來幫你。
Seasee很想說:哥們兒,你還欠我幾千塊錢呢。
但最終說不出口。
(04)
畢業初一段時間,Seasee混的不大順利,沒工作沒住處,情急之下,撥通了室友的電話。
說了想借點錢應急,室友幾分鐘沒說話,后來不陰不陽的說:怎么混到這個份上?好吧好吧,明天打給你。
室友掛了電話,Seasee才意識到室友并沒有問自己的銀行卡號,那他怎么打錢給自己?
登陸扣扣,想把卡號發給他,卻發現室友更新了說說:窮朋友多了,真是煩。都沒什么交情,厚著臉皮就朝人借錢。這種情商,不窮死才怪!
Seasee如墜冰窟,氣得全身顫抖。
他說:得意時,朋友會認識我們。失意時,我們認識朋友。我窺見人性最丑陋的一面,久久不能釋懷。
(05)
墨菲定律,有一條醒目法則:
如果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會記得你——在他下次需要幫助的時候。
幾乎每個年輕人,都曾遭遇這樣的苦惱:做個無害的善良人,若非遭遇欺騙,就是被對方得寸進尺。所謂馬善被人騎,人善被人欺,到底應該何以自處呢?
(06)
古人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沒到。
那要等到什么時候,才回報涅?
馬末都會告訴你——到你明白事理的時候。
——只要你有一天不明白,稀哩糊涂的活,昏昏噩噩的過,你就不會見到善有善報,更不會見到惡有惡報。你誠心付出,只會落得個好人沒好報。咬牙不付出,又會被罵自私透頂。付出被人欺,不付出就挨罵,是進亦憂退亦憂,就沒個開心的時候。
善良是一種智慧。
(07)
唯善者,致良知。
善良,不一定是付出,而是正確的行為與選擇。
善良,不是軟弱無原則,而是洞察人性的慈悲。
如馬末都先生所說,他第一次借陌生人2000元錢,這根本不是什么善,而是愚。他并不了解對方,就這般大手筆,只能用腦殼進水來解釋。
錢借出后意識到上套了,對方說話不盡不實,獅子大開口,這時候馬先生應該明智止損。可是馬末都卻不知醒悟,繼續填這個無底坑,結果雞飛蛋打——這就是愚不可及了。
知乎的Seasee,也是這種狀態,都是被此前的付出拖住了。這個又叫沉沒成本,你已經付出太多,如果就此收手,就枉做好人了。他們不甘心,執拗的繼續投資,想扳回一局。
——然鵝,人際交往,最忌諱的就是過度投資。
重復一遍:人際交往,最忌諱的就是過度投資。
(08)
心理學家霍曼斯所說:人與人之間的本質是交換——所有的親情友誼,都只是交換而已。
養育孩子,父母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快樂,這就是一種交換。有些做父母的,把孩子的人生職責全部包攬,導致孩子失去成長機會,生存能力越來越差,這筆交易就成為過度投資。長大成人的孩子,不會感激父母,反而對不肯放手的父母,表現出強烈的憤怒。
朋友之間,友誼就意味著信任,有些人因此就突破界限,以為自己付出越多越好——當你的付出,超過了對方能夠償還的量值,對方最理性的選擇,就是中止交易,讓你的付出竹籃打水。
做事,一定要留有余地。
行至極限,就意味著合作破裂。
(09)
墨菲定律:千萬不要把錢借給朋友,否則你會連錢帶朋友一塊失去。
然鵝,做人要有溫度,做事要有態度。朋友有了難處,找上門來,那是對你的信任。斷不可袖手旁觀,無動于衷。
——不掏錢,落得個無情無義、鐵公雞、瓷仙鶴,玻璃耗子玻璃貓,一毛不撥的壞名聲。
——掏錢……錢沒了,朋友也沒了。
……那到底該怎么辦涅?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你不能被智商憋死。馬未都先生出了個主意:比如說,一個吊兒郎當的朋友,上門找你借30萬。說是要買輛大貨車跑長途。你知道他根本沒有賺錢的能力,這錢借給他,就等于打了水漂。錢沒了,事后人家還要罵你,明知這項目不靠譜,你為什么不攔下?是不是存心故意的?可如果不借,朋友可就要當場翻臉,罵你無情無義無心肝。借也不對不借也不對,那就只能——降低對方的心理預期,哭訴說自家的錢全給老人看病了,或是其它什么亂七八糟的理由。30萬拿不出來,但患難見真情,兩肋插菜刀,就拿出1萬來,贊助朋友好了。這錢他如果敢還,你就跟他急。
送點錢給朋友,舍小利而顧大義,不至于讓自己落得個見死不救的壞名聲。同時,這錢是贈送,贈送有著強烈的止損欲求,不會淪為沉沒成本,把自己拖入到過度追加投資的泥坑中。
(10)
人際關系的本質,是交換。
——商業時代,一定要有最基本的交換意識。交換遵循固有的法則,不遵守交換法則的人,或是對他人索求無度,欲壑難填。或是被人惡意擠榨,好心沒好報。此二者都偏離了善而淪為惡。
——人性的表現,對于自己失去的,耿耿于懷念念不忘。而交易法則最重要的是明智止損,切不可越陷越深。
——不要被沉沒成本拖住,不要看重已經付出的。他人正是以你的付出為餌,引誘你更多的付出,直到突破你的承受極限。
——你的善良,與他人無關。
——你的善良,甚至與接受你恩惠的人無關。
——我們在這世上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自己。我們為乞丐放下一枚錢,明知道這世上還有職業乞丐,掙的甚至比自己更多。但我們的心,仍然是牽掛著真正陷入困境的人,我們幫不了那么多,但凡盡一點努力,也會讓自己心安。我們為朋友雪中送炭,不是期待著朋友回報,只是我們更珍視多年的情誼,我們要呵護自己的心,讓這顆心保持柔軟的溫度,而不要變得冷硬冰寒。
——我們所有的付出,只是為了維系心智純明。我們不需要別人的感激,也不想活在別人的尺度里。我們只聆聽內心的聲音,做該做的事兒,拒絕別人的牽制,不接受別人的定義。一旦違背了這個原則,就會進退失據,被他人所左右。
做事要有分寸,做人要有原則。自己的事兒,自己擔當。別人的事兒,別人擔當。世上沒有純粹的好人,也沒有天生的惡人,全看你怎樣引導。心是一片沃土,植入智慧,就生長出善。種下貪欲,就生長出惡。最大的貪欲是渴望好人名聲,希望回報,此惡滋生,必會遭遇得寸進尺,發展下去就會糾纏不清,人財兩空。萬不可落入貪名陷阱,心態不可失之平和,做人必須要有態度。要對善心負責,對良知負責。不以已非為人非,不以已是為人是,尊重每個人的不同評判標準,但恪守內心的不變準則。我們的善良,只為內心的美好,從自己開始,從家人開始,這樣的善良才能遼闊整個春天。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