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囂張道:「我活著就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話雖沒錯,但為什么不可以做到讓自己開心也讓別人開心呢?
做一個受人尊重、喜愛的人,別讓自己活得太狹隘,至少,從改掉令人厭惡的壞習慣做起。
1.遲到
遇到例如堵車等突發情況,提前半小時告訴見面的人,給人一個「你會晚點來」的預期,不要等到遲到半小時了別人問起你才說。
總是遲到的人,會讓人覺得為人處事都不靠譜。
2.打斷別人說話
聽別人把話說完再發表意見,是社交基本禮貌。
屢屢打斷他人正在說的話,非常冒犯非常不尊重人,無論對方是誰,你都要做到耐心聽完。自然,對方也許是個說話沒重點的人,你可以選擇少接觸,可是,一旦進入對話狀態,請不要做那個沒素質的人。
除去一對一聊天,多人聊天時,也要記住不要輕易插話,強行打斷別人對話。
真正會聊天的人,都是不輕易開口,開口后所有人都會認真聆聽。
3.揭別人短處
永遠別攻擊別人最脆弱的地方,不要拿他人的生理缺陷來開玩笑,他們即便沒有表現出生氣,不代表他們不在意。
你可以批評郭敬明的書、電影、價值觀,但你絕不可以攻擊他的身高,批判作品是言論自由,人身攻擊是道德敗壞。同理,嘲笑一個人胖、丑、出身窮,都是極度惡劣的行為。
4.吹噓自己
一個人厲不厲害,不是看他有多能吹噓,是看他到底能做什么。
很多人過于吹捧「人脈」的重要性,人脈是很重要,但人脈是建立在你對牛人有沒有幫助的前提下,你自然可以很輕松認識一個厲害的人,但你若什么都不是,這人脈毫無用處。
吹噓自己是沒用的,把話題不斷聚焦在自己身上是令人厭惡的,沒人會喜歡永遠只聊自己的人,你又不是超級偶像,沒那么多人想了解你。
5.總唱反調
雖說良藥苦口,但問題你說得不是良藥而是劇毒啊。
是有多需要證明存在感,才需要靠不斷發表相反意見才能釋懷?唱反調和給建議是兩回事,希望有些情商低的人能分清楚,你自然可以惡心到別人,但不代表別人必須迎合你,有朝一日你遭到反擊時,會是毀滅性的。
6.在背后說他人壞話
如果有誰在我面前不斷罵其他人,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會大大減分。
我始終認為:發現一個人的閃光點比發現一個人的缺點更有意義。我們找其他人的毛病太容易,給出有效方法論卻難,我們給別人指導建議容易,發現自己的問題更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容易,改正特別難。
在他人背后罵另外一個人太容易了,傳到別人耳里更容易,到最后,愛說他人閑話的人,就會變成那個萬人嫌。
7.不斷抱怨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抱怨。
抱怨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沒人有義務時時刻刻要接受你的負能量。偶爾抱怨的確會發泄情緒,但經常抱怨一定是無能的體現。
出來玩,是讓心情愉悅的,你不要破壞他人的情緒,聽你倒苦水,一次兩次就夠了。
8.說到不做到
我們在生活里常見到那些拍著胸脯說「這事交給我,我來做,你還不放心嗎?」的人,然后,把事搞砸了。又或者跟你保證明天這事能做完,結果拖了一星期進度條依舊沒動。
時間很寶貴,信用很奢侈,說到不做到的人,讓別人如何下次還相信你?無論是做人還是工作,沒有信用,都堪比死刑。
9.批評他人的喜好
有個詞叫「鄙視鏈」,事實上,拿個人喜好去鄙視另一個人,是很low的行為。
假設,一個學歷低、工作差、脾氣差號稱熱愛經典名著的人,瞧不起另一名高學歷、工作好、脾氣好但最大愛好看咪蒙的人,你覺得一對比,誰會在生活中更被人尊重?你當真會覺得前者真的理解了那些經典名著?
愛好不等于技能,你喜歡什么不代表你會什么、你是什么,如果非要這么比,下次你出門便把歷屆諾貝爾獎、奧斯卡獎、格萊美獎標榜為個人喜好,你可以鄙視全球人了。
修養,永遠體現在小細節中。
千萬不要讓不經意間展露的小習慣毀掉了你的人際關系,做一個被人喜歡的人,依舊是重要的事情。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