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就一番事業必要經歷一番苦難。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風雨的洗禮才能見到奪目的彩虹。勵志人生小編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關于成功的隨筆,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成功的隨筆篇1:學會反省 ,走向成功
反省是一面鏡子,它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的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題記
朱熹在《大學》中曾提到‘大濯之洗 其心以去惡,如沐浴其身以去垢’。人貴有自知之明,懂得反省,記住屈辱,不斷進步;懂得反省,才能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換來成功;懂得反省,才能及時醒悟,糾正錯誤,撥亂反正。
一代賢君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為了能夠東山再起,甘愿成為俘虜,服侍夫差,在暗中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反省自己哪點做得不夠到位,發現自己的不足,增加經驗,不斷地積蓄力量,終于在笠澤大戰當中打敗了吳國,并且為了不讓夫差東山再起,他斬草除根,解決了后患,完成了自己偉大的夢想,成就了霸業。
反省看似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實卻不簡單啊,因為他要直面自己的錯誤,直面失敗,只有揭開自己的傷疤,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很多的人就是不敢這樣,才會振作不起來,找不到自己的缺點,導致自己一步一步地淪陷。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帝辛,或許人們都只是一面的認識他兇殘無比,戮殺成性,沒什么真本事,可事實并不是這樣。他從小就力大無比,青年時能和猛虎搏斗,而且好和別人打架,展現出非凡的天賦,稱帝之后更加體現的淋漓盡致,開始大量的征兵,訓練大批的軍隊,一步步的將商朝的領土擴大,幾度人跡罕至的地方,但他還是沒有要休止的意思,一味的用戰爭征服,以至于國庫逐漸空虛,百姓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如果他能反思自己的行為,體恤百姓,或許再同周國的牧野之戰中,他的士兵也不會臨陣倒戈,或許就能成就輝煌。
論語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當每天晚上一個人靜靜地躺在床上時,都要對今天課堂上所講的知識進行總結,回憶自己的所學,看那點不懂,有什么做的不夠到位,只有這樣才能看到另一面,人雖然沒有十全十美的,但只要能彌補缺陷,就可以做到更好。
反省是人生在世的必修課,是必須掌握的在社會上的生存技巧,世界上永遠不會有后悔藥,但是通過反省會讓你有效的彌補不足,你今后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在人生這場旅程中,帶上反省出發,它會幫你走過布滿荊棘的泥濘小路,帶著反省上路,它會指引你通向勝利的曙光,因為反省,走向成功。
關于成功的隨筆篇2:想成功,就要對自己狠點兒
在我們身邊,你會發現有很多人不乏才華、機遇和宏愿,卻一輩子庸庸碌碌,無所作為。也有一些人各方面條件平平,可是天天有長進,活得很精彩。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他們之間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前者過于放任自流,而后者對自己比較“狠”。
什么是對自己狠?狠是一種目標——人生奮斗的目標。想有所作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兒,狠意味著一種意志,意味著為了完成自己奮斗的事業而百折不撓的堅強決心。生活中對自己狠一點兒,意味著一種骨氣,意味著活就要活出尊嚴。
說起來,很多有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在這一點上,真不及孩子。他們對別人挺狠,對自己太嬌慣了:讀書堅持不了,做事知難而退,即使是參加一項運動都要半途而廢。你跟他們講道理,掰開來揉碎了,說出大天去,他們都不愿持之以恒地做一件有挑戰性的事情,而只是隨心所欲地混日子,真應了那句老話:“爛泥糊不上墻。”如果做什么事情都缺乏義無反顧的決心,又怎么能主動切斷退路,將自己置于絕地,逼自己成功?
很多時候,人需要為自己制造一個環境,背水一戰,寧可去碰壁,也不要在家里面壁。
古希臘有個大哲學家蘇格拉底。研究哲學在當時是很崇高的職業,因此,很多年輕人來找蘇格拉底學習。
一個年輕人來了,想要學習哲學。蘇格拉底一言不發,帶著他來到一條河邊,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輕人起先以為蘇格拉底在跟他開玩笑,并不在意。結果蘇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這下子,年輕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讓他拼盡全力將蘇格拉底掀開,爬到岸上。
年輕人憤怒地責問蘇格拉底為什么要這樣做。蘇格拉底回答說:“我只想告訴你,做任何事情都必須有絕處求生那么大的決心,才能獲得真正的成就。”
只有對自己狠點兒,才能激發自己內在的潛力,才能讓自己絕處逢生。傳說老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有的可以活到70歲,但是大多數的老鷹只能活到40歲。當老鷹活到40歲時,它的喙變得又長又彎,幾乎碰到胸膛,它的爪子已經沒有力量抓住獵物,它的羽毛長得又長又厚十分沉重,它的翅膀也變得無力飛翔。
這時候的老鷹只有兩種選擇:等死或是經歷一個十分痛苦的更新過程。這個痛苦的過程歷時150天,這時它不能飛翔,同時處境也很危險,任何動物都可能傷害它。
老鷹首先用自己的喙狠命地敲擊巖石,直到它完全脫落,然后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接著它用新長出的喙,把原來的爪子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等到新的爪子長出來以后,再把自己身上又濃又密的羽毛一根根拔掉。老鷹耐心地等待羽毛慢慢地生長,等到羽毛豐滿以后,它又變成了年輕有力的老鷹,它還可以再過30年展翅飛騰的歲月。
因為對自己夠狠,老鷹迎來了自己的新生。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所以,要成就一番事業必要經歷一番苦難。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經歷過風雨的洗禮才能見到奪目的彩虹。所以,想要成功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兒!
關于成功的隨筆篇3:拖延癥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
1
一部新電影上映了,你去不去看?
先別去,拖著。通常,拖幾天,就會有無數人告訴你:千萬別去,不值得浪費那兩個小時和幾十塊錢。
當然,也有的時候,拖了幾天,有無數人告訴你,這電影你得去看看,還是不錯的。
這時候應該怎么辦?應該繼續拖。拖幾個月,再問他們,還覺得值得看嗎?或者干脆拖幾年,再回頭看,還覺得那電影不看不行嗎?
到那時候就根本不用問他們了。問問自己就夠了:幾年都過去了,我沒看那電影,覺得有什么損失嗎?有什么遺憾嗎?真遺憾也沒事兒,再找來看也沒那么難。但基本上,沒幾部電影配得上這樣的待遇。你試試就知道了。
同樣的道理:聽說一件熱門新聞,你發表不發表觀點?
先別發,拖著。拖幾天,也許事實就翻轉了,當事人就改口了,現場視頻就冒出來了,你也改變主意了。更重要的是,你也許會發現這事兒根本不值得探討,說不說也沒什么分別。
2
拖延癥不是一種病態,而是一種非常智慧的生存策略。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只要拖一拖,都會自行化解。如果沒有,那是你拖得還不夠久。
很多人認為拖延癥耽誤事,其實真的不是那樣。
一般只有兩種事兒你會拖著:你不喜歡做的和你覺得拖拖也沒問題的。喜歡的事兒你不會拖著,不能拖的事兒你也不會拖著。所以說,拖延癥其實是一種辨別、篩選機制,這是一種本能。
因為你本能地覺得人生應該用在自己喜歡的事兒上,應該用在更緊急更重要的事兒上。生命只有一次,那些無關緊要的、使人不愉快的爛事,讓我們拖著,拖沒了就好。拖不沒,也至少把我們跟它們相處的時間壓縮到最小。
拖延是拖延者的通行證,著急是著急者的墓志銘。會拖延走遍天下,愛著急寸步難行。
為什么?因為越愛著急,越一步一個坎兒。很多坎兒是急出來的。“自擾”是庸人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不拖延是把問題留給自己,拖延是把問題留給時間。時間很厲害,至少比你英明、強大多了。都說“時間能治愈一切傷痛”,“時間能解決一切問題”。那怎么讓時間解決?還不就是拖著。
3
我猜,“拖延”這事兒是寫在我們的基因里的,不拖延的那些人可能早就死了。
舉個例子:
幾百萬年前的一個深更半夜,倆原始人躲在山洞里,聽見外頭有東西嗷嗷叫。沒聽過,不知道是什么。急脾氣的那個說:“啥玩意兒啊?我出去瞅瞅。”拖延癥那個說:“瞅啥啊?再等等。”急脾氣的不聽勸,出山洞去瞅,不巧,是大老虎,享年一十五歲。
咱們是誰?咱們都是拖延癥那人的后代。他的拖延癥挽救了自己,保全了咱們。那是咱們老祖先,咱得銘記他,感謝他。
4
怎樣獲得成功的人生?從拖延癥開始。拖延癥是成功人生的必需品。
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美。怎么才能笑到最后呢?答案就是最后再開始笑。真的,根據我的經驗,最后再開始笑,笑到最后的幾率會大很多。
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拖延更有效率的事兒了。
事情分四種:
1、重大而不緊急;
2、緊急而不重大;
3、不重大也不緊急;
4、又緊急又重大。
前三種都該拖著,不拖到最后關頭絕不出手,唯如此才能用最少的精力、最短的時間把它們解決——這就是為什么說拖延反倒最有效率。
又緊急又重大的?放心,你想拖延也拖延不了,因為到那時候你的拖延癥就臨時痊愈了。沒見過一個屋子著火還慢慢悠悠找襪子的,讓你拖你都不拖。
唯一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事情又緊急又重大,但你不知道。但那就跟拖延不拖延沒關系了,就是急脾氣碰到這種情況,也一樣得吃虧。
5
我覺得拖延癥應該有個“癥歌”,可以照著《夕陽紅》的旋律唱:
“最美不過拖延癥,溫馨,又從容。拖延出晚開的花啊,拖延出陳年的酒。”
你想啊,晚開的花、陳年的酒。不拖延,怎么晚開?怎么陳年?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