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手徒空,最容易使人陷于尷尬的境地,香煙常常在這個時候給人解圍———深吸一口,獲得一個停頓的間隙;噴吐煙霧,也同時施放出掩飾自己的煙幕。二三流演員演到沒轍的地方,準掏出煙來猛抽兩口,弄得銀幕上也云遮霧罩。道具看來確實與人須臾不可分離。
默片時代,導演善于借助演員手上的一件道具來點明背景年份?,F實生活中,人們手上的道具的變換則記錄著民俗的流變。像獨行俠似的,拎一臺四喇叭的三洋收錄機走街串市,這是開放初期的街景。十年之后,神秘莫測的密碼箱替代公文包,成為都市人的新寵物。轉瞬之間,由牛皮護套包裹著的大哥大更是搶眼。
一位旅居香港的女作家告訴我,真正的豪門巨富是用不著自己拎密碼箱的,也將在公共場合使用大哥大視為失禮之舉。內地和港島風情稍有迥異,這邊的人還是把大哥大當一件新式道具,談生意一時陷入僵局,手足無措之際,便伸手拿起擱在桌面的大哥大撫弄把玩。有一次在一家五星級賓館,我聽鄰桌一男士問席上的朋友:“能不能借你的大哥大用一下?”一語既出,那朋友卻吞吞吐吐了半晌,追逼之下,終于吐出一句:“我的那只還在家里,眼前只是一只牛皮空殼。”
回首去看當年拎著收錄機昂首闊步于鬧市的小伙,頗有幾分滑稽。不知三五十年過后,我們又會如何看待作為人生道具的大哥大?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