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生命的意義,不在于你走了多少路,而在于你在走的過程中感悟到了什么,收獲了什么。勵志人生網的小編今天給大家帶來7個蘊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一起來領悟其中的深意吧。
故事一:一事無成的農夫
有人問農夫:“種了麥子了嗎?”
農夫:“沒,我擔心天不下雨。”
那人又問:“那你種棉花沒?”
農夫:“沒,我擔心蟲子吃了棉花。”
那人再問:“那你種了什么?”
農夫:“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感悟】顧慮太多,思慮太多,就會導致束手束腳,一事無成。
故事二:賣瓷碗的老人
一個賣瓷碗的老人挑著扁擔在路上走著,突然一個瓷碗掉到地上摔碎了,但是老人頭也不回繼續向前走。
路人看到很奇怪,便問:
“為什么你的碗摔碎了你卻不看一下呢?”老人答到:“我再怎么回頭看,碗還是碎的。”
失去的東西就要學著去接受,學著放下。
【感悟】很多事并不會因為你的悲傷就會回來,結果就會被改變。
故事三:盲目羨慕的烏鴉和鸚鵡
鸚鵡遇到烏鴉,籠中的鸚鵡安逸,野外的烏鴉自由。
鸚鵡羨慕烏鴉自由,烏鴉羨慕鸚鵡安逸。
二鳥便商議互換。
烏鴉得到安逸,但難得主人歡喜,最后抑郁而死;鸚鵡得到自由,但長期安逸,不能獨立生存,最終饑餓而死。
不要盲目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并不適合你。
【感悟】不要去攀比,過好自己的日子,享受自己的生活才是王道。
故事四:小白兔釣魚
第一天,小白兔去釣魚,一無所獲。
第二天,它又去釣魚,還是如此。
第三天它剛到,一條大魚從河里跳出來,大叫:
“你要是再敢用胡蘿卜當魚餌,我就扁死你。”
【感悟】你給的都是你自己“想”給的,而不是對方想要的。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付出,不值錢。
故事五:窮人問佛
窮人問佛:我為什么這樣窮?
佛說:你沒有學會給予別人。
窮人:我一無所有如何給予?
佛:一個人一無所有也可以給予別人七種東西。
顏施:微笑處事;
言施:說贊美安慰的話;
心施:敞開心扉對人和藹;
眼施:善義的眼光給予別人;
身施:以行動幫助別人;
座施:即謙讓座位;
房施:有容人之心。
【感悟】不要有太多沒意義的計較,多給予別人,你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財富和快樂。
故事六:
一滴墨汁落在一杯清水里,這杯水立即變色,不能喝了;一滴墨汁融在大海里,大海依然是蔚藍色的大海。為什么?因為兩者的肚量不一樣。
不熟的麥穗直刺刺地向上挺著,成熟的麥穗低垂著頭。為什么?因為兩者的份量不一樣。
【感悟】寬容別人,就是肚量;謙卑自己,就是份量;合起來,就是一個人的修養。
故事七:
有一支淘金的隊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履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個人快樂地走著。
別人問:“你為何如此愜意?”他笑著說:“因為我帶的東西最少。”
【感悟】原來快樂很簡單,擁有少一點就行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