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所謂中年危機,只是年輕時埋的伏筆
一切的成功都源于積累。阿J很認同這句話。
她覺得人生就像一根鏈條、環環相扣,如果在該積淀的那個年齡里錯過了某些事,那么很可能未來的某個人生階段就會掉鏈子。
之所以突然想明白這個問題,一是那時阿J正在讀一本巴菲特的傳記叫《滾雪球》,雖然書中講的是復利投資和優勢積累,但阿J覺得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自我的人生投資。其二,從這本書里阿J知道了巴菲特的導師是查理·芒格,她對他的那句名言 “如果你的生活方式是正確的,那么你到了晚年只會比年輕更加幸福”深有感觸。
你青春正好的二十年怎么度過,決定了你的未來中老年的生活狀態。
同學有一次出公差到北京來,和阿J約在金融街見面閑聊。
跟同學同來的一行人都在體制內工作,是阿J老家一個六線城市里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都是守法公民。從四十多歲的領導,到二三十歲的普通公務員,每天晚上跟她一樣輪番的去見老同學,或者是定居北京了,或者是落戶北京了。
誰還在北京沒有一個同學呀?但重要的是,他們覺得在北京的這些同學,雖然說一線城市壓力大,但看起來都混得像模像樣。有趕上房價沒漲瘋的時候在城里有了幾套房坐擁資產數千萬的,有孩子上的小學一年學費16萬的,有前一天接人開沃爾沃第二天見面換了一輛寶馬X6開的。
特別是那些三十出頭到奔四年齡的同事,見完同學回來都嚷嚷自己中年危機了。想當初在學校時看起來大家都差不多,現在看看別人過得日子再看看自己,真是不能比啊。哪怕是有些抱怨還沒有房的人,可依然能租得起六七千一個月房租的兩居自己住,生活水準絲毫不差,那可是比身為公務員的他一個月的工資還多的錢,而且他們幾乎都能一眼看到未來二十年的生活什么樣了。
阿J知道同學想表達的重點,并不是說在北京工作或生活的同學們有多牛,而是想說這背后反映出的其實是一道人生的選擇題。
她對同學開玩笑說,那你回去問問那些同事,如果現在給他們一個同樣像在北京生活的同學那樣的機會,一起去闖蕩,他們還敢不敢?像我這樣在北京的人還羨慕你們的日子過得安穩滋潤呢!
梁文道曾在談到中年危機時說,年輕的好處就是每個年輕人都相信自己能飛,即便到了最后還留在地上爬。
剛剛從學校畢業的年輕人,誰不是懷揣著未來什么都會有的夢想?
誰知進入社會后,時間一年比一年過得快。眼見30歲了,為什么還沒實現自己的小目標呢?
其實,哪有什么中年危機,那都只是年輕的時候給人生埋下了伏筆。
或者是曾經天真的以為每個人都奮力跑向相同的終點,結果在為數不多的人生路口選錯了跑道,或者是隨著人流埋頭向前跑,結果要么陷入為生活苦苦掙扎的輪回,要么在彎道處就偷偷卸了力……
如果沒有贏在起點,你就要想清楚怎樣到彎道處超車!
02
你以為重在參與,卻總有人在偷偷使力
請偷偷觀察一下你身邊接觸的那些有錢有事業的成功人士,是不是越優秀的越努力越專注越事業有成?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習慣于跟著人流往前走,可走著走著突然有一天你發現,身邊就有人跟你不在一個道兒上了,人家怎么就彎道超車,人生像“開了掛”一樣。
剛開始,你和同學、和同齡人,似乎在一個起跑線,但不知道突然哪一天再見面,你發現別人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每一步都特別順利。就像讀書的時候,成績在前面的人輕松領跑,而后面的人慢慢拉開了距離。
那次單位組織參加證監系統的運動會時,阿J突然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她部門報了最簡單的拔河項目,總監當領隊,第一天就給大家買了綁腿、腰帶等專業裝備,然后還在大家一片抱怨聲中強行要求下班后花半小時訓練——在單位大樓中間的小廣場,將繩子綁在樹上用力拔。大家都感覺這樣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一群小身板跟隔壁單位的沒法比,訓練又有什么用呀?別人的實力在那里。
等出乎她的意料她們入圍會里的決賽后,阿J對總監又多了幾分認識。
難怪人家是領導,年年考評能的優秀,而自己只是良好,那做事的風格你不服不行。
所以,她明白了一個道理:你以為很多事重在參與,但你不知道那些能干成事的人總會在背后偷偷使力。這一點就決定了,別人總能跑進那個我們追趕不及的圈子。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所付出,也同樣高估我們應得的東西。
我們不知道別人的風光背后在做什么,付出了什么,有什么我們看不到的東西,所以我們不愿意承認我們的努力或水平不夠,看著周邊的人升職加薪時,最容易得出的錯誤結論就是:看來能力不重要,那些人全靠背景。
機會和背景真的很重要,但你能操練的、能積累的只有自己的能力,這樣才能抵消背景的單薄,當機會來臨時你才能抓住。
人生沒有什么躍遷,真正的躍遷就是用你的能力撐起你的背景。
而別人所謂的成功人生,也只不過是看靠時間積累了多少資本。
03
人生最怕吃老本,要學會投資自己
不要讓過去的成功阻礙現在的成功。這是又一句阿J很認同的話。
通俗來講就是人最怕吃老本。
但更可怕的是歲月匆匆,你回頭一看連老本都沒得吃!所以趁年輕,大家都得多些積累。
美國有一個女作家,名叫芭芭拉·艾倫瑞克,阿J讀過她用自身經歷寫成的一本書:《我在底層的生活》。
這本書幽默且沉重,因為它戳中了很多人的生活真相——很多努力生活的人常常會陷入一個生存的困局:
因為工資不夠,不得不住在偏遠的地方來節省房租。
因為住在偏遠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
因為花費很多時間在路上,每天很累,沒有提升自己的精力和機會。
因為沒有自我提升,也就失去獲得更好的工作的機會。
……
這種困境無疑也折射出許多一線城市年輕人的生活狀態,就像雙腳帶上鐐銬一樣,只是在為今天的生活而生活,不能為十年后的生活而努力。
阿J在準備跳槽前狠下心分期付款上了一個學費2萬塊的華爾街商務英語,就是因為她知道,和忙忙碌碌掙脫生活的殘酷相比,學會投資自己才是一劑良藥。
今天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似乎提前面臨了所謂中年危機的焦慮感,在此奉勸大家,不要安逸于歲月靜好的假象,要趁年輕的時候學會投資自己。
一是投資健康。當人到中年的時候,既是你職業的黃金期,也正是家庭需要你負重前行的年齡,要在年輕的時候打足身體的本錢,千萬別以為現在身體棒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二是自我升值,請把工作當積淀,做任何事自己都要從中有收獲,在頭五年就成為你所在領域的專家。然后去多經歷,多認識一些人,因為到一定的年齡階段,你會發現有時候并不是業務技能熟練就能做成事。你吃飯的技能掌握好了,那只是本分,不算本事。
三是要有理財觀念!我覺得在哪個年齡就吃哪個年齡段的苦,誰也避免不了,所以不必去跟身邊的人比較,收入再少也要或多或少存些能讓你拿出來辦大事的錢。因為在某個階段,你需要它來做些大的投入,比如為你充電增值,或者讓你有能力在某一段時間里跳出生存的循環圈,不用為短期生活發愁大膽地去做一些事情、看一些事情,看看不一樣的經歷能不能有不一樣的結果。何況有時這種事情的發生,還可能是被迫的。
其實這些觀點是我在今天很希望能告訴十年前的自己的,送給所有的年輕讀者。你們還有大把好時光去迎擊苦逼的中年,相信大家都會有一個前景美好的未來!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