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百度上的定義是:品味,人對事物的觀點態度。
品:有人品、品質、品德的意思;
味:趣味、體味、回味;
合起來,大概是指一個人的品質,趣味,情操,修養。
姚謙先生在《品味》里寫到:
“品味是一種學習實踐后感悟的表現,品味應該是一種因人而異的表達,品味應該是最接近內心的行為。所有的素材在這時尚如洪流般的時代里,聰明的理解和精明的選擇才是王道。相信我,也只有在最不被發現的地方,反而才更能誠實地凸顯一個人對于生活的審美眼光。”
品味是一個人去觀察事物時的態度,同樣的東西,不同的人眼光下會出現截然不同的解讀。
某種程度上,一個人品位的高低取決于一個人對于日常生活里出現的新鮮事物的態度和視角。
生活的品味是眾多細節組成的。
姚謙先生也提到,在最不易被人發現的地方,反而才更能誠實地凸顯一個人對于生活的審美眼光。比如,用手帕擦手,而不是用紙巾;用一個精致的面碗吃一碗家常的面;穿一件讓自己感覺特別隨意自如的白襯衣,哪怕不是什么高級品牌。
品味只有真正屬于個體,才會具有獨特性,才會散發獨特魅力。
你是富有還是貧窮?生命的貧富,衡量的標準不再是財富,而是對于生活品質的要求。
有生活品味的人,窮也是富。沒生活品味的人,富也是窮。
2016年,做一個有品味的人,做一個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做一個五講四美的好公民!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