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誠老實是優良黨風的重要表現。人們常說:“老實人終究不吃虧”。我們常以此作為做思想工作的有力武器,啟發人們開闊胸懷,從長計議,甘于吃苦,樂于奉獻;我們也常以此當做至理名言,勸誡人們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然而,現實中確有少數人以此作為漠視老實人實際利益的托辭和借口,使他們該得的利益得不到,這就有違公正和公平了。
從實際情況來看,老實人“終究”不吃虧,只不過這個“終究”有時來得太遲了點。譬如,有的老實人正值風華正茂、才華橫溢之時,卻因“嫩竹扁擔”而不得重用,直到老態龍鐘時,才使人惋惜當年埋沒了人才。再如,有些老實人在本單位不如一棵“草”,“跳糟”后卻成了大放奇光異彩的“寶”,這才使人刮目相看,后悔當初有眼不識泰山。
如此“不吃虧”何以姍姍來遲呢?依筆者之見,一方面有老實人自身的原因。他們對個人的利益羞于啟齒,不愿伸手,因而在領導那里就難免“排不上隊”和“掛不上號”。而主要的原因則在于,少數領導覺得老實人好說話,容易做工作,對他們的實際利益考慮得較少。相反,對那些“來頭大”、“找得多”、“跑得勤”的人則大開綠燈。如此一來,就出現了“愛哭的孩子吃奶多,乖巧的娃兒白挨餓”的現象。
我們黨歷來提倡當老實人,說老實話,做老實事,但這決不等于說“誰老實就該讓誰吃虧”。如果凡事都讓老實人吃虧,讓投機取巧的人占便宜,則無異于是對老實人的不公平,也是對不老實人的縱容。要想真正做到讓“老實人不吃虧”,需要各級領導以老實的態度對待老實人,對越是甘于吃虧、樂于奉獻的老實人,就越要想方設法讓他們不吃虧,早一點讓他們得到應得的實際利益。只有這樣,“讓老實人吃香”的社會氛圍才會越來越濃厚。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