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氣”是什么?就是志氣,就是有尊嚴(yán),不容別人侮辱。人如果沒了這種“氣”,其生命也就沒有什么意義了。當(dāng)然,人也并不是“氣”越多就越好,有些“氣”可長,有些“氣”則不能長。人要活的有價值、又快樂,需要的是“長五氣”、“消六氣”。
所謂“長五氣”:
一是志氣。古人云:人無志不立。很多人都立過遠大的志向,但最終將理想化為現(xiàn)實的,是那些在各種磨難面前,甚至在看似山窮水盡的處境中不言放棄、百折不撓的強者。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一句千古絕唱來形容,真正的強者是“窮且彌堅,不墜青云之志。”前古后今,一切有著杰出成就的人莫不如此。
二是氣節(jié)。氣節(jié),就是能堅持正義,在壓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質(zhì)。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禮記》上提出“臨財勿茍得,臨難勿茍免”,“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這種擇善固執(zhí)的精神也是氣節(jié);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高傲不屈也是氣節(jié)。氣節(jié)是人的命脈,一旦失去了氣節(jié),人也就不值錢了。做人,必須有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準(zhǔn)則,有自己的意志;不趨炎附勢,不隨波逐流,不沉溺于物欲。
三是氣度。有氣度的人表現(xiàn)為博大的胸懷、寬大的度量和宏大的氣魄。一個有胸懷和度量的人善于團結(jié),也從中獲得了本人的身心愉快健康。一個有氣魄和膽識的人處變不驚、臨危不懼,能夠用自己堅忍不拔的意志成就自己,感召他人。韓信如果沒有忍受胯下之辱的氣度,就不可能成就使西楚霸王自刎烏江的輝煌。鄧小平如果沒有百折不撓的堅韌,就不可能有“三起三落”的奇跡,更不可能成就改變中國命運的偉業(yè)。所以說,要想成就大事業(yè),就必須具有大氣度。
四是氣量。氣量是容人、容事的才智和品德。生活中難免會碰到不如意、讓人惱火的事情。面對這些必須有足夠大的氣量。正象北京潭柘寺的彌勒佛兩邊的楹聯(lián):“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縱觀古今,凡成就大業(yè)名垂青史的人物都有寬廣的胸懷。如果沒有氣量,司馬遷就不可能受刑后忍辱負重,寫下“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如果沒有氣量,唐太宗就不可能忍受魏征的直言進諫,出現(xiàn)“貞觀之治”的盛世;如果沒有氣量,越王勾踐就不可能忍受十年的苦痛,反擊吳國重建霸業(yè)。相反,三國的周瑜由于缺少容人的氣量,不僅掩蓋了他可能千古流芳的才智,還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抑郁中倒下,貽笑大方。
五是氣質(zhì)。氣質(zhì)是人相對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和風(fēng)格氣度。氣質(zhì)不是偽裝出來的,而是修煉出來的;氣質(zhì)不是表面的裝飾,而是內(nèi)在的氣韻。男人的堅毅是氣質(zhì),女人的溫柔善良也是氣質(zhì)。知識和經(jīng)驗?zāi)苻D(zhuǎn)化為氣質(zhì),腹有詩書氣自華就是對氣質(zhì)的詮釋。性格開朗、瀟灑大方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聰慧的氣質(zhì);性格柔順、溫文爾雅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高潔的氣質(zhì);性格爽直、風(fēng)格豪放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粗獷的氣質(zhì);性格剛強、不屈不撓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堅毅的氣質(zhì);性格溫和、秀麗端莊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恬靜的氣質(zhì)……無論聰慧、高潔,還是粗獷、堅毅、恬靜,都能產(chǎn)生一定的美感,美感就是氣質(zhì)的一種外在表現(xiàn),就是品質(zhì)好、修養(yǎng)高的人,值得讓人信任尊敬的人。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