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有一位朋友,你第一眼看見他,就會覺得他很著急。
我們相識在一場會議上,他坐在我對面,會議開始,他就給大家挨個兒發了一輪自己的名片。我以為這樣就完了,誰知會議還沒結束,他又開始新一輪的加微信。一場講座,他什么也沒聽,就光顧著去認識別人,然后留個聯系方式了。
他喜不自勝地問我:“所有自媒體大咖都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你知道那是什么感覺嗎?”我搖搖頭。他說:“很爽,很有底氣,仿佛有很多東西觸手可及。”
原來,他維持自信要靠別人。
大約過了小半年,我們再次在一次沙龍中碰面。這次,他倒安靜了很多,既不猛要微信,也不硬跟人家聊天。手上還拿個小本子,隨時記點東西。
我甚是好奇,問他:“你怎么不要大伙的微信了?”他無奈地聳聳肩說:“這一年多,都是在加微信,急著認識大咖,急著進圈子,急著進高端群,急著給別人評論點贊、維持關系,很累,也沒什么用。”
原來,他上個月失業了,跟大咖們招呼了一遍,希望他們給推薦個工作,卻沒一個人理他。寫的文章,領導說不好,他發給大咖,讓大咖給他提點意見,結果人家果斷地回了三個字:沒時間。
真正高情商的人,只會默默做好一件事情
說著,他打開自己的微信,不斷往下拉,讓我看他那幾百個微信群,和那幾十個大咖好友。他說他每天花在這里的時間,比他上班時間還多,但是需要幫忙的時候,一個人都找不到。
他終于幡然悔悟:雖然認識很多人,看起來情商很高,可是自己沒本事,再高的情商智商都是胡扯。自己不行,認識誰都沒用。
我突然想起一句話:“等價的交換,才能有等價的友誼,如果我們不在一個水平線上,未來我們也完全沒有交換的可能性,我就沒必要幫你。”
交朋友也是有功利性的,與其把時間花在認識更多人上面,不如花時間提高自己的個人價值。我們總是對情商存在很多誤解,以為善于交際,善于維系關系,會說話,能讓別人喜歡,就是高情商。但其實,真正的高情商,不是向外的,而是向內的,它首先是要提升自己。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虛榮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對付的是你時刻想要出風頭的小聰明。克服不了這些心態,你就永遠只是一個半吊子,挺住,方能成就自己。
真正高情商的人,都在默默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提升自身價值,塑造個人品牌。
2
前段時間,公司里來了個新同事,挺有禮貌的,無論見到誰,都是哥哥姐姐地叫,給人的印象很好。他不僅嘴巴甜,到吃飯點也是爭著搶著給大家帶外賣;每天下班最后一個走,把辦公室的椅子擺放的整整齊齊;早晨來的時候,還把所有的電腦都開了機,節省了大家的時間。
雖然都是小事,但是能想到這些,堅持這樣做,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同事們都止不住夸贊他。
閑聊的時候,總監說,現在的95后小朋友真的是情商很高,比他們那一代強多了,他那個時候只知道一門心思學技能,加班,干活,根本不知道搞人際關系。大家紛紛表示贊同,另一個同事也說她剛工作的時候,連個話都不敢說,見到領導,也硬是假裝沒看見。
然而,就是這么個人人稱贊的小伙兒,卻沒有過實習期,就被辭退了。
原因很簡單,他做不好自己的工作。
臨走的時候,他還特別委屈,他熱情地幫同事們做著各種不屬于他工作的雜事、瑣事,怎么就工作能力欠佳了?
是啊,他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很好,唯獨自己的任務被落下,可是公司要看的不是你把別人的事情做得有多好,和誰誰誰關系處得好,而是你自己的事情完成得怎么樣。
人緣好,受歡迎,情商高,都是加分項,但是公司不考核這些,這也不是一個人價值的最好體現。
作為一個員工,最終還是要回歸自己的工作,堅守好自己的崗位,這才是你能通過考核的最大籌碼。
3
因為跟自己相處,要比和他人相處難得多。內外通透,身心合一,專注于自己,才是真正的力量和情商所在。
學會和自己相處,管理好自己,讓自己強大起來,我們首先要成為自己的貴人,別人才會成為我們的貴人。
我喜歡的一位主持人曾經說:職場就像人生的鏡子,如果人生有100個臺階,那么第50個臺階就是一個平衡點,你在第50個臺階以下時,是不具備談判資格的。在這個階段需要你臥薪嘗膽,隱忍是很重要的階段。”
當你還沒有登上第50個臺階的時候,是不具備談判資格,是沒有話語權的,那么你就要臥薪嘗膽,慢慢去積累自己的實力。請記住:沒有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當我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不再去在乎所謂的高情商,而是回到了孤獨中,那就是我們以真正的我開始生活的時候。這是一個很漫長、很孤獨的過程,但我們都需要通過這個漫長的時光來雕刻自己。
讀過的書,走過的路,愛過的人,你身上的每一處孤獨與榮耀,都會往你的生命中注入色彩斑斕的顏料,都會讓你的內心慢慢變得堅韌和豐盈,成就一個獨一無二的你。
走出來,就是光芒萬丈。
所屬專題: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