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些都沒有錯,看美景,吃美食,感受文化,如果你真的覺得滿足,一切都沒有關系。但是拋開所有的虛榮因素,你真的有想過,為什么要旅行?在選擇目的地的時候,你看中的是什么?你在尋找什么?——關于旅行的感悟文章
Alain說,我們都聲稱自己愛旅行,卻從來沒問過為什么要旅行。在他的理想世界里,旅行社里接電話的客服人員都應該是心理學家,因為“人們旅行是為了治愈”。可你如何能通過自由女神、盧浮宮跟湄公河得到治愈?排幾小時隊登上帝國大廈天臺不會讓你就此登上人生頂峰,因為這種觀光之旅不會改變你,也完全不走心。每個城市和國家都有自己不同的氣質,我們應該學會誠實對待自己身上的問題,找到合適氣質的目的地,然后把“自己”拋到腦后,盡情享受陌生之地帶給你的新奇體驗。
比如所有的英國人都應該去巴西看一看,腐國人民不知道如何熱愛自己的身體,他們把自己嚴實地包裹在剪裁合身的巴寶莉風衣里,卻忘記了縱情跳舞。而一個熱愛家庭的挪威社工恐怕應該去拉斯維加斯度個周末,忘掉家中的孩子,忘掉社會責任,忘掉一切責任,把自己扔進沒完沒了的歡騰舞蹈、酒精跟性里。這樣的旅行歸來,你大概才會覺得心里缺失的那一片靈魂,終于被補齊了。
多新鮮的言論!可我大部分都認同。我見過太多人,護照上卡了三十多個國家的戳,卻照樣談吐無聊,頭腦僵硬。坐十幾個小時的飛機到另一塊大陸,在地標前花三個小時拍一張滿意的照片,然后回賓館煮一碗從祖國千里迢迢背來的泡面,這怎么可能改變一個人呢?或是參加旅行團,歐洲十國八日游,除了把自己累的慘兮兮,拍下一堆明信片取景照片,又會有什么收獲呢?很多人的很多次旅行,除了炫耀資歷之外,一點用途也沒有。Alain批評我們在場的人,你們跑去紐約看大都會博物館,真的就得到藝術熏陶了嗎?還是因為覺得丹鐸神廟不得不看,盡管你星點都不了解古埃及帝國的歷史?全場都笑,可不是嘛,去紐約誰不是博物館通通看個遍,贊嘆一番,然后離去?
旅行,聽起來像是一個令人激動的點子。可是多少次,你親身體會到旅行帶來的壓力?機票、住宿、簽證,在網上一一付款,成功不成功,信用卡莫名奇妙少了好多額度,貨幣兌換,看攻略,制定旅行計劃,租車,文件公證,購物,替人購物……天哪,一想起來我經歷的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就真心佩服自己的忍耐能力,居然一次次遭這些罪,仍然樂此不疲。20xx年中國出境游人次達到讓人驚嘆的一億次,各國大使館賺的盆滿缽滿之際,航空公司把無數人送到洛杉磯、巴黎、清邁和香港。除了Outlets搶回家的奢侈品,我想知道有多少人會真的時時記起那一次漫長的出境旅行。各家旅行公司在制造一個美好的夢出來,“年輕,用旅行增加閱歷”,“單身,去羅馬尋找緣分”,“男人,要有顆自駕環游世界的心”,“精致會生活的女人,一年飛三次巴薩羅那”……這個夢真是太不負責任了,還有形形色色鼓動大家辭職去旅行的書,造夢可以,只怕夢醒了,剩下一地雞毛。迷信任何東西都是危險的,旅行也是一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