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看過很多女人默默流淚,或在七大姑八大姨扯家常時,哭訴著生活的傷。
當年老家家家戶戶都有烤火的爐子,每到秋冬,都特別適合圍爐夜話。爐盤上抓幾大把葵花籽烤上,爐蓋上還可以烤橘子(我小時候的最愛),爐灰里面埋幾個紅薯,聊得差不多挖出來還可以當宵夜。大人聊天的時候,我最喜歡坐在旁邊聽,一是有好多東西吃,二是是個人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小時候大人認為我還不懂事,還不會給我分享讓我分擔的事。小時候總有人說我懂事早,就是這么來的。現在想想,童年還真不應該懂這么多傷,單純的快快樂樂多好。這些聽到的看到的傷,最后我都在畢業之后花了成倍的努力去治愈。
女人們大部分的傷都來源于與家里那位無法達成共識,但又缺乏表達溝通的渠道,只能默默忍受,但內心卻根本無法接受。更別說感受到體貼和愛。
這些女人的男人們都更喜歡簡單粗暴的處理分歧,語言暴力,肢體暴力,或者冷暴力。
一言不合,甚至一個眼神不和,馬上就惡語相向。特別是有朋友在場的場合。男人覺得女人不給自己面子,讓自己在朋友面前丟了臉。把女人臭罵一頓,女人罵不還口,似乎就給了朋友面子,給自己漲了臉。
兩人意見不合,女人表達了一下自己的觀點(先不論表達的方式,共情,贊美,非暴力溝通這些先放一邊,假設雙方的溝通力在同一水平),堅持己見的男人們馬上音調拔高八度,勢必要在氣勢上壓過對方,似乎聲音越大,道理越對。至親的人越是那個最了解你軟肋的人,說出的話句句帶刺,字字見血。關鍵,女人還無力還擊,活生生被壓抑得失去了最美的笑容。
語言暴力不管用時,有些人會直接拳腳相向,舞刀弄槍。女人臉青了一塊,眼睛腫了一塊,身體也傷痕累累。在暴力面前,女人通常處于弱勢。硬碰硬的結果是面對爭執,學會聰明的女人都學會了忍耐和退讓。但男人就更不可能猜透女人的心思,了解女人的需求。
男人還有一招,冷暴力,當然,很多女人也愛用。吵架,不和,接下來沒人妥協,就一直冷戰,不回家在外面浪,沒有性生活。以此作為對對方的懲罰。
我從小擇偶標準最重要的一條是男人的脾氣要好,可以好好溝通,有商有量,絕不容忍肢體暴力。遇到這樣的男人,可以直接剁了喂狗(說什么有本事的男人都有脾氣的請繞道,有本事還對老婆好的才是真本事)。可見,我是有多痛恨。
這些故事是生活真實的一面,也讓我對親密關系有很多錯誤的觀點。那些你沒有修,或者沒有修好的功課都會反復出現在生命里,讓你痛苦,也有可能成長。那些我看起來痛徹心扉的曲折經歷在別人看來就是個屁(現在我自己也認為如此)。感謝誰?感謝分享陪伴的姐妹和從來沒有放棄的自己。感謝走過的彎路,成了寶貴的財富,現在想想我是何等幸運。
但不是每一個人都這么幸運。
媽媽A辛勞一輩子,省吃儉用,勤儉持家,克己奉公,犧牲個人利益成全和幫助他人,認識她的人都對她高度評價。家里住了十幾年的房子,打掃得一塵不染,用了十幾年的電磁爐拿出來跟新的一樣。在外人的眼中,這都是能人一個,深受同學朋友鄰里的愛戴。但她并不幸福。說起那些生活中的事,她也忍不住流淚。我才知道她的心中有這么多的委屈和心酸。因為他有一個固執己見的先生。一言不合高八度,內心善良的媽媽A永遠選擇不舔槍。只要意見不合,她永遠是立刻選擇妥協的那位。甚至,她了解對方的脾性,只要對方會不舒服的事情,她都盡量避免。她的先生對她高度評價,但她的幸福感估計只有50(滿分100的話)。她覺得她的先生不夠體貼,不會照顧人,把金錢看得比她的命還重要。
媽媽B目前是二婚,跟現在的先生生了一個兒子,目前一家三口跟先生的媽媽一起住(先生的爸爸很早之前就過世了,媽媽一個人含辛茹苦的撫養他長大成人,先生相當孝順)。媽媽B因為童年不幸以及遭遇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她特別渴望營造一個溫暖有愛的家。可以說,她所有的努力都給了這個家(姑且不論是都足夠聰明)。先生辭職之后開了一家面包店,后期還打算擴大規模,開了第二家面積更大的面包店。因為后續周邊別的新店增加,競爭激烈,兩家店一直虧損,累計虧損100萬。媽媽B不僅上班的錢全部上交還債,除了上班的時間還要幫忙打理面包店。一個人力資源總監最貴的衣服居然是淘寶200元一件的。就這樣,她原本最親的家人還用最惡毒的話攻擊她。“你個被人穿過的破鞋,害了我兒子,你這樣的破爛貨”,“這日子過不下去了,趕緊簽了字離婚”“你這豬一樣的智商,真想不明白,你們公司老板怎么會看上你當總監,瞎了眼了”。為了維系這個家,她被迫給惡毒的婆婆下跪道歉。每個月上交工資,只有500的生活費。很多分歧只能忍氣吞聲。從我13年認識她到現在,她面臨的都是同樣的破事。她自己也沒有進步過。他有一個語言暴力還愛跟別人玩曖昧的老公。
媽媽C高校老師,自從兒子上了一年級,白天努力工作,回家努力帶娃做功課,忙得吃水果的時間都沒有。脾氣很好,我們都覺得她的性格實在是太好了。因為她有個脾氣火爆,視面子如生命,一言(眼)不合就炸毛的老公。對比太鮮明。這位先生很能干,銷售出生,做過高管,開過餐館,家里柴米油鹽醬醋茶做飯打掃衛生裝修啥的也都是他在料理。對朋友那也絕對沒話說,耿直,兩肋插刀真誠待人,約了吃飯,朋友沒到,絕對不先動筷子。他給另一個跨界開餐館的朋友免費做了一個月的顧問,天天去人店里幫忙,搞網絡搞出品起菜名啥的,招牌菜都出自他的創意。但是,愛面子勝過一切。常常飯吃到一半就開罵。原因是媽媽C表情不好看,不小心打翻了啤酒瓶,他說的一件事被媽媽C揭了短等等。還常常憂患意識泛濫,揚言要換老婆,重新找個,誰想要他兒子要弄死別人,指責對方沒做過飯,沒給他買過秋衣秋褲(我印象中他那整套帥氣的英倫風裝扮都是嫂子的功勞)。一個陽光燦爛笑容甜美溫柔如水的姐姐就這樣在壓抑的氛圍中被生活所傷。所以,我叫這個先生一聲哥,卻經常不給面子的和他吵架。因為別人都太給面子。
最近我還發現這樣的故事也出現在另一個家庭。只是性別調轉。堂堂一個211大學的教授,博導,在家里卻完全沒有發言權,剛一開口,就被否定打斷。女方也是熱情友善助人為樂的姐姐。
我不知道ABC媽媽何時才能找到表達自己的方式,讓自己的感受被聽見,被尊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她們才能從原本最應該親密的關系中獲得如奶和蜜的滋養,感到愛的溫暖熨平了生活的傷。為何家會傷人。贏了愛的人又怎樣。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