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英國牛津大學一所實驗室合成出名為內嵌富勒烯的材料,它是由60個碳原子組成的一個籠狀結構,里面裝入氮原子后,可應用于制造小型便攜原子鐘,使無人駕駛汽車的導航做到精確定位。這種材料每克售價1億英鎊(約合9。6億元人民幣)。2016年初交易的200微克內嵌富勒烯材料賣了2。2萬英鎊,英國一年的GDP還買不到20千克,因此它也被認為是目前最昂貴的人工合成物質。
然而,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東西是反物質粒子。17年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預測,僅1克反氫原子,即氫原子所對應的物質,就需要花費高達65萬億美元,1克大約是一枚曲形別針的重量。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的全部資產只能購買半克氫的反物質粒子,就是富得流油的美國,其全部資產也只能買25美分硬幣一樣重量的反氫原子。
何為反物質?反物質由反質子、反中子和正電子構成,它是宇宙里能量密度最高的物質,并能達到百分之百的質能轉換。這意味著人類如果獲得反物質,就找到了終極的燃料來源,只需很少的一點,便可滿足我們千百年的能源需求。
那么,地球上還有比反物質價值更貴重的東西嗎?
有。
那就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生物圈,即無法再生的地球立體空間,包括大氣、水和土壤。科學家保守估計,制造類似地球生物圈的代價高達300京美元。
京是什么數字概念?一萬萬是一億,一萬億是一兆,一萬兆是一京,京是名副其實的天文數字。這個數字還只是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環境的初步價值,不包括幾百萬種生物與人類和諧相處所需的環境修補費用。
有人可能會問,這個天文數字是根據什么計算出來的,是否具有靠譜的科學依據呢?
計算依據來自一項轟動全球的科學實驗——“生物圈2號”實驗。建于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以北沙漠中的“生物圈2號”是一座密閉的微型人工生態循環系統,因把地球本身稱作“生物圈1號”而得名。
該項目最初是為了測試在行星上建造一個能維系最多8名人類成員,以及一定數量不同種類的昆蟲和植物生存兩年的設施,看看它能否像地球生態圈一樣自行循環起來。該項目歷經數年,共耗資近2億美元。可惜運轉了不到半年,因實驗環境內的二氧化碳達到危險濃度,且大多數授粉昆蟲相繼死去,同時也難以生產足夠的食物,科學團隊不得不宣布“生物圈2號”實驗失敗。再造地球生物圈300京美元的費用,就是以“生物圈2號”為藍本得出的結論。
良性循環,才是最珍貴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