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頂尖的路是沒有捷徑的,要靠天賦和時間堆積出來的。通向優(yōu)秀的路則不同,短時間內(nèi)有限的投入就能帶來可見的有效產(chǎn)出。本文只討論如何才能快速在一個陌生領域到達優(yōu)秀水平。
大量搜集相關資料
如果你在做一個緊急的任務,這個任務涉及的領域你很陌生。最快速上手一個新領域的方式,就是先窮盡你能找到的所有資料。
如果你需要出一份專題報告,先搜羅這個專題的所有相關論文和書籍。你不一定需要把所有的付費資料都買回來,很多時候只需瀏覽目錄,看看別人都是從哪些角度切入這個題目,再通過目錄標題搜索相關的資料,并且順藤摸瓜找到更多資料里提及的其他資料來源,已可找到足夠豐富的素材。
如果你要裝修房子,先大量瀏覽別人家的裝修效果圖,找到自己喜歡的風格;收集各種與自己家類似的戶型圖,看看別人如何利用空間;再看看別人的裝修日記,看看裝修都有哪些常見的坑。一番研究下來,不出三個月,你也能成為一個小小的行家。
利用現(xiàn)成的最佳解決方案
許多人上手新東西的方法是自己先瞎搗鼓一通。當然這沒什么不對,只是效率不太高。
比如你想學做一鍋白粥,當然可以憑自己喜好隨便扔點米和水進鍋里,憑感覺愛煮多久煮多久,等燒成鍋巴后再研究為什么這次煮得不成功。這符合人類長久以來進化的習慣——在實踐中總結經(jīng)驗。
事實上,99%的情況,這個對你而言全新的領域,對別人而言早已是玩剩下的。完全沒有必要自己重新實驗一番再總結經(jīng)驗,你可以直接套用別人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最佳方案。
你可以在做白粥之前先研究各路大師總結的做粥秘訣,知道米和水的最佳比例是1:10,最適合做白粥的米是圓粒的珍珠米,熬一鍋好粥的關鍵是熬透米心,為了熬透米心你需要提前一晚浸泡大米,在煮粥前用一勺油將米裹上,然后燒一壺滾燙的開水緩慢地沖入米中,這樣裹在米周圍的油就會將熱量吸在米周圍,慢火熬了兩小時,最后半小時要用勺子不停攪拌,幫助米心融化。于是,你雖然是第一次下廚熬粥,卻能令人驚嘆地熬出比做了一輩子飯的媽媽熬的更香更濃見米不見粒的標準粵式好粥。
有人說什么都用別人的最優(yōu)方案豈不是特別沒意思,我這人就喜歡不參考別人的自己創(chuàng)新。連牛頓這樣的神級人物都要“站在巨人的肩上”,李白這樣的詩仙都會借鑒【黃鶴樓】寫“鳳凰臺上鳳凰游”,我們又有什么不能借鑒別人的呢?創(chuàng)新從來不是從石頭里面蹦出來的,參考過現(xiàn)實中所有最佳方案仍感到不滿意,在理解原方案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東西,才算真正的創(chuàng)新。如果所謂的原創(chuàng)只是在低水平徘徊,那不叫創(chuàng)新,只能算自娛自樂。
先依葫蘆畫瓢借鑒模范
在你搜羅了大量的資料和最佳實踐的案例后,就要開始練習之路了。足夠量的練習是達到優(yōu)秀的必經(jīng)之路。
練習之初,不要急著發(fā)揮你的創(chuàng)造性,請一板一眼,完完全全按照你收集到的最佳方案進行練習。學烘焙,就完完全全按照方子的分量和步驟做;學畫畫,就完完全全按著樣稿一筆一筆地畫;學畫原型,就完完全全地按照范例一步步地設置。
太多人在這一步跌倒,以至于一輩子無緣優(yōu)秀。老人家常笑孩子“還沒學走,先想學跑”,看似淺顯的道理許多人卻從未明白,總是覺得自己特別聰明,幻想著能一步登天。如果你真的很扎實地做了前兩步功課,就該相信你學習的對象已是目前能找到的最佳方案,人家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即使你并不懂那道理是什么。只有一板一眼地依樣畫葫蘆,成品出來不如人意時,你才能回溯出自己到底哪兒做的不夠好。如果中途發(fā)揮各種創(chuàng)意做了稀奇古怪的改動,就很難找到成品不滿意的原因了。
覺得自己特別聰明,不需要這樣沉悶無聊的練習?弗羅基俄為何讓達芬奇畫了三年雞蛋?自己的悟性能否超過這位文藝復興時代的天才,請再思。
不斷修正不斷完善
在大量練習的過程中,如果你自問已經(jīng)完全按照最佳方案實踐,卻始終無法達到滿意的效果,就要多問幾個為什么了。問的方式可以是搜索、找該領域的牛人,或者到相關的領域的論壇跟別人討論。相信我,你不會是唯一一個遇到問題的,你踩過的坑,前人多半已踩了無數(shù)回。列出練習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認真地研究每一個產(chǎn)生問題的可能性。這是提升水平的關鍵時期,只有你真正掌握了每一條邁過這些坑的方法,水平才會有質(zhì)的提升,否則不管投入多少時間練習,都只能在低水平徘徊。
許多人做幾次做不好,就將原因歸結為“自己根本就不是這塊料”。不客氣地說一句,大部分時候,水平之低還夠不著談“是不是這塊料”的程度,因為根本還沒入門呢。
所謂的實踐出真知,沒有理論的實踐是瞎忙,沒有實踐的理論是紙上談兵,只有學習了理論,用實踐驗證理論,再用實踐修正理論,才會實現(xiàn)真正的“從量變到質(zhì)變”。
如果足夠?qū)W⑴c投入,用了合適的方法,用三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在一個領域做到比周圍大部分人優(yōu)秀是可能的。更有意思的是,隨著這四步變成了習慣,接觸一個陌生領域并迅速達到優(yōu)秀水平的時間會越來越短。老子說“一法通,萬法通”,當獲悉了一個領域的奧秘后,其他領域的奧秘之門也會變得輕輕一推就開,哪怕這些領域表面看起來似乎毫無關聯(lián)。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