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夢想各不相同,實現的途徑也多種多樣。條條大路通羅馬,奮斗不息就有望成功。但光知道努力還不夠,得明確自己的方向,并且對怎樣實現目標有著清晰的規劃。
清朝順治到康熙年間,窮孩子湯天池到蕪湖一家鐵匠鋪做學徒。鐵匠鋪旁邊住著一位畫師。湯天池非常喜歡畫畫,勞作之余總愛去看畫師作畫。他還抽空在江邊以沙灘為紙,以竹枝為筆,描繪蝦蟹魚鱉、蘆葦垂柳、漁舟燈火。
時間一久,畫師開始煩了。當湯天池提出想學畫時,畫師猛潑冷水,說他是個沒有學畫資質的笨人。湯天池聽后不但沒有放棄,反而更加發奮練習。他還立志,要用鍛鐵之法來作畫。
打鐵與繪畫本是兩個毫不相干的行業。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以鐵作畫。一個沒人指導的小鐵匠,別說開辟一門新的藝術領域了,能不能成為專業畫師都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湯天池一面練習繪畫技巧,一面以鍛鐵技術嘗試只做一些如蟬、螃蟹、樹葉、菱角之類的小作品。通過刻苦鉆研,他打造的動植物小景鐵畫栩栩如生,頗有神韻。小景鐵畫藝術已經變得比較成熟,湯天池開天辟地的嘗試終于有了回報。按照常人的觀點,他能走到這一步,已經是個勵志的傳奇故事了。但湯天池并不滿足,而是繼續鉆研大幅山水鐵畫。由于苦思不得其法,湯天池登門向畫師鄰居請教。
那位高傲的畫師不是別人,正是明末清初的山水畫大師蕭云從。蕭云從原本看不起這個干粗活的小鐵匠。但湯天池鍥而不舍的精神徹底打動了他。倆人從此成為至交,經常共同切磋繪畫藝術。
在蕭云從的啟發下,湯天池將“減筆皴”的繪畫筆法融入鍛鐵工藝,成功打造出了大幅山水鐵畫。他的鐵畫融合了國畫、金銀器、剪紙、雕塑等藝術門類,將山石、峰巒、樹皮等的紋理細節展現得極其生動,并運用黑白對比等手法營造出了畫面的立體感。剛勁豪放、古樸典雅的鐵畫藝術,堪稱中國傳統藝術的瑰寶。人民大會堂里的巨型繪畫《迎客松》,就是以黃山千年迎客松為素材而創作的鐵畫。
鐵畫藝術的誕生讓湯天池名噪一時。但除了好友蕭云從外,大多數文人墨客都認定這個窮鐵匠的作品根本算不得什么高雅藝術。湯天池也不喜歡與俗儒結交。于是他的鐵畫光叫好不叫座。直到百年后,戶部主事黃鉞將湯天池的鐵畫帶入京城,獻給愛好書畫的乾隆皇帝,蕪湖鐵畫才得以廣泛流傳。許多鐵匠也爭相學習鐵畫藝術。于是,湯天池被后世尊為鐵畫藝術的開山祖師。
如果湯天池當初放棄了學畫,他可能只會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鐵匠師傅;如果湯天池當初棄鐵從畫,他也未必能成為眾人敬仰的一代鐵畫名家。偏偏他從兩難選擇中闖出第三條路——將自己擅長的鍛鐵技術與所喜歡的國畫藝術相結合,開辟了獨具一格的鐵畫藝術。
當初蕭云從罵湯天池笨,是因為湯天池毫無繪畫基礎,不具備討論國畫藝術的資格。而湯天池為了圓自己的作畫夢,在打鐵之余不斷學習國畫技法,并不斷嘗試錘制小景鐵畫。如果沒有這一點一滴的積累,他再努力也感動不了山水畫名家蕭云從,倆人也就不會共同研究大型山水鐵畫的獨特技法了。
成功之路有時很窄,你必須戰勝許多困難,打敗許多對手,才能登上領獎臺;成功之路有時很寬,你不一定要與別人擠在同一座獨木橋上。另辟蹊徑,說不定反而比擠在那個看起來像“捷徑”的獨木橋上,更快到達目的地。當然,前提是你的目標與規劃要足夠清晰。
一位10歲的奧地利鄉村少年,對未來有著無限遐想。他很瘦小,卻立志要成為一個世界健美冠軍,一個家喻戶曉的電影明星。
這位少年不但先后完成了這兩個目標,還成了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女婿,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這一切都要歸功于少年給自己制訂了清晰可行的人生規劃。
為了變成肌肉最發達的男子漢,少年收集了大量健身雜志,并按照上面介紹的方法進行訓練與飲食。
16歲時,少年第一次參加奧地利的全國健美比賽。3年后,19歲的他在德國舉辦的歐洲健美錦標賽上一舉奪魁,成為那一屆的“歐洲先生”。
恰在同一年,他的偶像美國健美先生雷戈帕克邀請這位奧地利小粉絲去自己的豪宅做客。少年之前多次給偶像寫信表達敬仰之情,這股灼熱的誠意最終打動了雷戈帕克。雷戈帕克傳授了不少健身經驗,讓少年獲得了更快的進步。此次美國之行點燃了少年的美國夢。盡管他的英語不好,也不適應美國的生活習慣,但他還是到美國南加州——當時的“健身圣地”定居。他的努力得到了美國健身界“教父”喬韋德爾的賞識。
20歲時,少年一戰成名,勇奪“環球先生”。此后他共獲得了13個世界冠軍頭銜,幾乎在當時所有世界級比賽中獨占鰲頭,7次成為“奧林匹克先生”。這至今仍是健身界空前絕后的紀錄。
榮譽的背后,是他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據說,其他運動員都不喜歡這個奧地利小子與他們同時訓練。因為大家通常每周只訓練2~3天,每天2~3個小時。唯獨他每周天天訓練6個小時。當人們看到這位前奧林匹克先生鋼鐵般的肌肉時,不難想象他平時在健身房里是多么全神貫注。
就在達到健身事業的巔峰時,他毅然奔向了第二個夢想——做電影明星。好萊塢里不乏半路出家的演員,但是像他這樣的人卻不多。創造不朽的成就后,再全身心投入另一個毫不相干的領域,這種人生大冒險,沒幾個人有魄力去做。但他勇敢地去做了,而且做得執著而聰明。他正式移民美國后不久就接到了一部電影。導演卡梅隆原本想讓他演作為英雄的男主角,他看過劇本后卻決定出演大反派。為了說服導演,他不斷陳述自己心中的夢想。最終,卡梅隆答應了他的要求。果然,他憑借這個角色贏得了空前的好評,成為一線國際動作明星。
他就是銀幕上與現實中的硬漢代表阿諾德·施瓦辛格。從奧地利鄉村少年到美國巨星,從體育界世界紀錄創造者到好萊塢的“魔鬼終結者”,這條路的艱辛一目了然。但施瓦辛格硬是用清晰的規劃與數倍于人的努力,把一個個人生目標都實現了。
有的人從小立下志向,看起來努力了很久,后來卻放棄了。他們找不到通往成功的路徑,于是在人生的迷霧中偏離航道。他們一輩子都會咀嚼這個被封印的夢,心中默默流淚。
而那些成功實現夢想的人,未必個個都是從小立志,也有不少是半路出家的。他們的起點低、起步晚,但依然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因為他們有清晰的目標與規劃,無論走得多遠,走得多慢,都不會迷失自我。
都說時勢造英雄,能笑到最后的沒幾個。勝利者未必十項全能,卻有如天助;失敗者或許近乎完美,奈何時運不濟。其實,兩者的根本差異不在于玄虛的“天命”,而在于人事。勝利者跟對了人,做對了事,故而能讓自己的努力產生遠超對手的價值。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