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們都是習慣了一種生活方式,也許對于很多的東西,我們都按照我們一貫的風格,就是順其自然。我們都忘記了要去爭取,我們肯定都要一直想著,沒事,還有下次機會。
而生活,其實一直都是給那些一直努力,一直爭取的人,往往機會,都在他們身上。
跟朋友一起,他說,另外一個朋友今天不出來了,因為他要值班。我說,他不用想了,肯定是做他最重要的事情。對于他我們已經習慣。他是在醫院里,正好碰到他值班。
而其實他的性格,從讀書就開始。讀書時候,他就是百分百用心,不管老師在還是不在。
他在老師上課的時候是不會聊天的,他晚自習是不會到處跑的。
不管外面是鞭炮,煙花,還是其他的熱鬧。他都不會去看,更不會去參與。
每次考試,永遠是第一個做完,是最后一個交卷,總是一直看。
其實他不算是最聰明的,因為我們很多人最后附加題都能做出來,但是他不會。但是就是附加題做不出來的他。每次分數都是最高的。因為前面的題目,基本上都是滿分。
因為我們總是想著簡單的不要去做了,而他是想著,簡單的一定都要全對。
別人說,其實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根本就輪不到拼天賦。因為大家都太不努
力了。也許這句話,我們真的都不怎么理解。但是當看到考卷的時候,我們肯定都會發現。
很多的題目,其實真的都不難。很多的機會是我們白白浪費掉的。
所以,不聰明的他,卻是一路都是順風順水。因為基礎他都最對了。
其實,很多的到時候,我真的都在想。真的不需要多少的聰明,基礎的做好,爭取到每個機會。把每個機會都做到很好,那么后面也就不得了了。
在網絡上,我們群里都是做大平臺的,特別是阿里巴巴。
但是即使一樣的阿里,我們都是做得比較好的。為什么呢,秘訣就是每個點都用好。就像前面這個人,每道題都做了。而不是做了5年的阿里,還不知道什么叫生意經。
而其實在阿里上,有個人就問馬云,怎么樣把阿里做好。
馬云就問他,你把阿里的功能都熟悉了嗎。
到后面,那個人只靠寫博客,成了千萬富翁。
而上面我的那個同學,也許對于很多的人來講。是要很多的機會,是要很人的幫忙。但是他沒有的。什么年齡段做什么,該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做什么,而且不著急。
比如當我們都去研究課外書了,他不會的,他也從來沒有買課外書。但是很多的人就是會把課外書的問題拿去問他。因為他成績好,而每次他都用最基礎的方法,解決了。
而這些,都是老師講了很多很多次的知識。
在阿里巴巴上,有個朋友是賣機器的。但是他也是做得很好。雖然是一樣的事情。他是把阿里每個功能都用好。但是還是不極致的。但是他真的都用起來了。
而最主要的是,還有一點,他做了。就是主動出擊。主動跟蹤。
也許在線下,我們會發現,這個實在是太簡單了。哪個做業務的不是主動的去找客戶。哪個做業務的,不都是一次次的問客戶,要買不,趕緊買。但是在網絡上,很少人這么做。
而他去做了。所以,不只他成交了很多的單,主要是有很多的朋友。
所以一樣是做生意的,他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有著很多的朋友。而這些都是他的客戶,我們想下,很多的客戶東西買了,或者很多的客戶問了,我們都沒繼續。
但是他都成了朋友了,而這,也是維護老客戶的最好的方式,最優秀的方式,沒有之一。
突然想起以前朋友說的一句話,他做一個PPT就值10萬。
如果還需要他把PPT拿去講,就是他做PPT,然后拿去講。那么就是30萬。
我們從學電腦的第一秒開始,就開始做PPT了。只是我們現在很多都是忘記了。朋友公司為了融資。他招4個人,然后每天都在那個PPT。各種各樣的PPT,是為了融資需要。
然后朋友,一直講,一直講,就是每句話,都是打磨過的。
朋友拿到了很多的錢,其實對于他來說,其他的倒是不是那么重要了。因為他是做資源的。比如他的PPT里,有著哪個省的每一個大學生。但是他真的是在做好每個點。
我在很早的時候,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每次見客戶都不能玩手機,都要穿西裝。
在后面我懂得了,其實,每多做一點,就會多一點的機會。因為那是客戶,也許我們自己會想隨意點好。但是實際上不是的。那個特斯拉老板可以穿著睡衣去見IDG。
但是那個是資本圍著他轉的。所以,對于一般的我們來說,爭取才更有機會。
突然想起了劉謙,一個紅遍中國的魔術師。而其實,他每次的出場,臺上說的每句話,都是經過精心打磨過的。每次他的化妝,至少都要2個小時,即使身上每個小裝飾。
那都是要經過團隊,很用心的開會研究。而這,才是真的做事,做好每個點。
雖然都是一樣的舞臺,一樣的人。他真的是走進了每個人的內心。
而其實對于我們來說,人的一生,其實到處都是機會。但是最好每個點,一定是我們的基礎。我最喜歡說的讀書,就像文字最前面我那個同學。他不聰明,但是真的優秀。
所以他一路可以順風順水,我們都是要學習的。因為我們真的耐不住寂寞。
上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放煙花,或者老師自習的時候不在。
那么我們就很喜歡玩了,我們總覺得,我們是真的聰明,那個很簡單,太好理解了。
而當從后面,再看我們前面的時候,我們發現,人生做到幾個點,后面就不一樣。
初中走出校園的同學,也有做得很好。高中走出的,肯定又更多了。而大學的,肯定又比高中多得多。但是,基本上,精英人物,都是從大的地方出來了。
比如中國,當初都是從黃埔軍校出來。雖然兵不多,但是那里培養了將才。從而成就了整個中國。而那里也就是幾年的時間。但是因為學習了,學習了該做的點,一切不一樣。
而我們在很多的時候,都想著,我們要是能上下電視臺多好呀。
而要是針對中央戲劇學院的學生來說,上中央電視臺都是太簡單的了。因為他們畢業后,很多都是去中央電視臺上班的。但是,要進了個戲劇院,前面是需要做好很多點的。
如果做好一個點,就多一點機會。做得點多了,后面做起來的也就容易了。
別人說,出名要趁早。也是,30歲買10歲玩具就沒意義了,也不好意思去買了。而對于我們來說,要做好每個點,做好每個當下,做好每個點。量變,一定會引起好的質變的。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