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總覺得近年來軟弱怯懦的日本人是越來越多了(旁人笑話我說,這是我上了年紀的緣故)。他們中的大多數擁有強健的體魄與俊美的外貌,見多識廣,學歷很高。他們的父母也都有涵養。誰知,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年青一代竟會消極處世,抱怨不斷。
我曾接觸過一位在銀行工作的年輕人。他的發言令我大跌眼鏡——他說,這家銀行辜負了他的期望。
他進入金融界時懷著怎樣的期許,我自是無從得知,但是與我這個對經濟一無所知的人相比,他的理解力與知識量定是遠高于我,遠比我更勝任金融機構的工作,所以他才會去應聘這家一流銀行,并被順利錄用。
然而,即便求職者能在入職前多次訪問用人單位,進行實地考察,也不可能深入了解職場與客戶公司的人際關系。
坐在你旁邊的男同事是多管閑事,還是冷若冰霜?上司醉酒之后會不會性情大變?公司高層營造的職場氛圍與其他公司有何不同?無論你身處哪個行業,恐怕都不可能在入職之前了解到這些信息。
換言之,其他公司有的問題,你的公司興許也會有。當然,如果你進了一家銀行,可這家銀行突然開了家旅行社,那問題可能就嚴重了。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飛機,打死都不愿坐。讓這類人一個月坐10趟飛機,的確強人所難。但金融機構若是老老實實從事著金融業,那它本不應該讓一個想在金融機構工作的人大失所望。
在我看來,推動社會運轉的不是別的,正是各式各樣的人所擁有的五花八門的性格。許多人連如此簡單的道理都不懂,卻能闖過獨木橋,考上名牌大學,進入在“理想單位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著名銀行工作,這才是孕育種種問題的溫床。這類人能考出高分,卻不理解人性的本質。當他們進入職場之后,不幸便拉開了帷幕。工作單位無法讓他們心滿意足,周圍全是讓他們心煩意亂的火種。而且他們還認定,他們走上了一條永遠都無法得到正當評價的不幸之路。真是作孽啊。近來,我終于總結出了這類人的特征:他們總喜歡責怪他人——一切都是別人的錯,只有他自己是無辜的。
不過喜歡責怪他人的態度在如今的年輕人中頗為流行。都怪領導沒看到這一點!都怪主管太蠢!誰都不該在會議室里對我視而不見!都怪你們,害得我都沒干勁了!——年輕人總在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不幸源自他人,樂此不疲。
由于這類人總是愁眉苦臉,害得我一度認為他們都有些抑郁傾向,沒有自信。誰知事實正相反——這類人最氣宇軒昂,最胸有成竹,最咄咄逼人。我不禁感嘆:“你們可真有精神啊……”我在30多歲時也郁郁寡歡過一段時間,那時我可是絲毫自信都沒有。別說是認定別人對自己視而不見了,我感覺自己都快消失不見了呢。
他們不僅喜歡責怪他人,更不知道感恩為何物。盡管他們的處境已經比大多數人好很多了,可是卻絲毫不覺得自己有多幸運。因為他們認定:“我能平步青云,那是理所當然的。別人眼紅我,那也是理所當然的。公司應該給我更好的待遇。”好一個自視甚高!
不過我也認為,這類人在潛意識里恐怕是非常不自信的。他們雖有過人的學歷與頭銜,卻也隱隱約約察覺到,他們并不如世人想象的那般優秀能干。他們不愿正視現實,所以才不愿站在照妖鏡前,看清自己的真面目。
他們內心空虛,便會盲目抱怨現狀,大放厥詞,覺得自己應該享受到更優厚的待遇。這也從側面證明,他們就是自卑的集合體。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