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薦:生活需要一些小小的儀式感,來作為人生時間軸上的可以標記的節點,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不會留有遺憾。
《小王子》里說:“儀式感就是使得某個日子區別于其他日子,某個時刻不同于其他時刻的一種形式。”我也一直相信,儀式感對我們而言,莊重而有意義,它足以讓平凡的日子也可以散發出光芒、它足以鼓勵著我們照耀著前方的道路。
沈夢秋記憶猶新的是她三周歲的生日,也是她過的第一個記憶深刻的生日。在這之前她過了兩個生日,第一個生日因為太小懵懵懂懂,記憶已然模糊。第二個生日是晚上過的,因為白天爸爸媽媽要上班,晚上下班帶了個蛋糕回來,緊接著就是吃飯,然后吃蛋糕,貌似家里所有人的生日皆是如此度過,毫無新鮮感、儀式感而言。三歲后的生日,基本一致。大部分在學校度過,就算碰到周末,也是各種上課,沒有什么特別的印象。
生日前一個星期,媽媽就買了場景布置需要的材料——粉色氣球,還有一個水晶球音樂盒,講到這里,相信你應該知道她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美女了。生日當天恰逢周六,一家人分工合作。上午奶奶負責去買菜,準備做飯。爸爸媽媽負責布置場景,至于她,當然是加入了布置場景的隊伍。
首先需要把氣球全都打滿氣,打氣筒是她第一次見的樣式——腳踩式,對于新鮮的東西她總是欣喜若狂、躍躍欲試,然而打了一個字母I就精疲力盡了,不知是否是自己打的氣還是喜歡這根骨頭,不能怪她認錯,這個I的上面和下面均有短短的一橫,打滿氣后圓鼓鼓的,特別像一根等待人去啃的骨頭。
全部的氣球打好氣后,就是粘到墻體上了。最上方是向上拱的弧形,中間是一個大大的蝴蝶結,蝴蝶結兩邊分別依次是銀色的五角星,粉紅色的五角星,四個一扎的普通氣球。第二行是一個單詞Happy,仍然是向上的弧形,字母則按順序排放。接著就到了她最喜歡的部位了,中間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兩邊的佩奇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相互對望著。下面則是單詞Birthday,這一行與上面兩行的剛好相反,是向下拱的弧形。整體從遠處看就像個眼睛一樣,上面的蝴蝶和Happy是上眼皮,下面的Birthday是下眼皮,中間的蛋糕和佩奇則是眼珠。
如今她已13歲,還能深深體會到當時父母對她的重視、對她濃濃的愛以及當時她無法言喻的心情——有激動、有興奮、有開心、有雀躍。
安琪今年又報了一門課程,她說喜歡上了挑戰成功后的慶祝儀式。
三年前她到廣州游玩,路上遇到一個老外向她咨詢,蹩腳的英語只能夠支撐她簡單的打招呼,再多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面對老外的著急,面對行人異樣的眼光,她尷尬極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此刻在心理更是默默地發誓一定要學好英語。
游玩回來后,買了幾本英語書,買了幾種顏色的筆和基本筆記本用來做筆記,甚至還報了網課。信心滿滿的開始,認認真真的學習,堅持一月后,最終匆匆忙忙的結束。
半年過后,無意中再次看到了這些書本,她想重新開始把英語學好。吸取了上次的經歷,這次她做了一系列的計劃、制定了目標和獎勵。她的目標分時間段,獎勵也根據目標大小變化著。比如她的一個月目標是學好音標,完成了目標就獎勵自己到一家高級餐廳吃飯;三個月目標是詞匯量到1000,完成了就在家舉辦慶祝晚會;半年的目標是能獨立閱讀英文文章、新聞稿,完成了就獎勵自己一次國內旅游;一年的目標是能暢通無阻的與人英語溝通以及能閱讀英文書籍,完成了就獎勵自己一次國外旅游......
據她回憶,這個方法對她行之有效。每完成一個目標后的獎勵都是對她付出的肯定以及鼓勵,同時也是對她接下來行動的激勵。如今她已堅持兩年有余,還當起了公司的翻譯。現在每當有朋友問她是什么讓她持之以恒,她的回答總是:儀式感給了我動力,成就了現在的我,每次儀式感的情形以及心情到現在都記憶猶新。
生活需要一些小小的儀式感,來作為人生時間軸上的可以標記的節點,有儀式感的人生才不會留有遺憾。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