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才不遇”這件事,有可能是懷的“才”不夠,但也可能“懷才過剩”。
她與他分手了,抱著好友哭得一塌糊涂。
她說:“為什么他會有另一個女人?為什么他要跟我分手?全世界都因為我們之間的差距而反對,但我還是死心塌地地愛他,為什么他從來都不珍惜我?”
她出身書香門第,一流大學畢業,男友只讀了個職高就出來打工。因為這個男人曾在一場午夜大雨里幫她修好了壞在半路的車,她便對他一見鐘情,非君不嫁。
可是如今,這奮不顧身的愛情也成了笑話。
她答:“讀書,旅游。”
友:“你喜歡讀什么書?他呢?”
她:“我喜歡叔本華、洛克、契訶夫。他很少看書,偶爾翻翻故事會。”
友:“旅游呢?”
她:“我喜歡去比較有風情的地方,比如柬埔寨,西藏或者冰島。他就喜歡去海邊,什么人文景點都不看,專看美女們的比基尼,或者躺在沙灘上玩電動游戲。”
友:“你在什么地方上班?每天做什么工作?”
她:“出版社,也自己寫書。”
友:“他呢?”
她:“……目前待業。
友人說:“現在你知道他為什么不珍惜你了嗎?”
“他努力踮起腳,仍然無法看清你的好。但是每天都要踮腳,實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啊。”
另外一位朋友是某知名大學中文系研究生畢業,成績出眾。畢業以后卻出人意表地選擇進了一家私立幼兒園做老師。她解釋說,自己非常喜歡小孩子,并且在她看來,自己身處校園多年,實在不懂得勾心斗角,倒不如在一個單純的環境里做喜歡的事情來得輕松。
事實證明她的想法是錯的,一個幾十人的幼兒園里,人事斗爭不亞于《金枝欲孽》。縱然她竭力跟每個同事搞好關系,有些難度的教案也只有她能完成,她依然挨了無數冷槍冷箭,焦頭爛額。
她聽到過同事在背后酸溜溜地諷刺:“不就是文筆好嗎?有什么了不起?”
她后來跟朋友們開玩笑說,自己聽到這句話的心情,大抵與奧巴馬本人聽到“他不就是美國總統嗎”,或者莫言聽到“他不就是拿了諾貝爾文學獎嗎”感受類似。
不過,她卻不得不承認,在這個小小的工作環境中,即使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毫無用武之地。這里比較的是誰與園長的關系更好,誰能拉來更多的孩子入學,誰能在家長中左右逢源,為己所用。
她終究還是辭了職,選擇了一家國內知名的出版社,做了圖書編輯,由于眼光很準,文學功底也很深厚,拿下一系列暢銷書,一路升到總監的位置。
事后她感嘆:“這個世界不認可你,并不一定是你的錯,也許是你的能力并不適合這個世界。沒關系,換一個試試,終會找到屬于你的那個‘等級’。所以千萬不要妄自菲薄。”
如今名滿歌壇的著名詞人方文山,在被吳宗憲發掘之前曾做過防盜器材的推銷員,還曾幫別人送過外賣。當時的方文山為了推銷歌詞,每次都把作品印成幾百份,分寄到大小唱片公司和音樂人的手里。然而始終石沉大海。
這可以理解,像“一壺好酒/再來一碗熱粥/配上幾斤的牛肉/我說店小二/三兩銀夠不夠”這樣的歌詞,的確在當時很難得到歌壇的普遍接受。然而幾年后中國風紅遍大江南北,卻充分證明了方文山當時的想法與才華,已早早超于時代之前。
讀《論語》時,有一章印象深刻。在某個晚春的午后,四位學生侍坐在孔子身邊。孔子問他們各自的理想。子路、冉有、公西華分別給出了“治大國”、“治小國”、“修禮儀”等答案,可孔子并不滿意。
直到曾皙說出自己的理想,孔子才大加贊揚。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很多人不解這一章,不知道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的孔子,為何會對如此瀟灑率性的人生態度大加贊賞呢?
然而近些年再看《論語》,體會卻漸有不同。
想來,為國事家事處處煩擾,哪有與友人春日共浴,踏歌而回,來得盡情肆意。曾皙不過是直抒胸臆而已。
前者是責任,后者則是理想,并不沖突。只是那一刻,曾皙的境界確已高出他人幾分。只是無論是子路、冉有、公西華,還是當年的我,都無法理解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罷了。
我曾經十分認同“眾生平等”一說,然而后來漸漸有不同看法。
一代文藝大師豐子愷在給朋友的信中剖白內心:“老實說,我的確看不起世人。古人有‘科頭箕踞長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的,我有時也常以白眼看人,我笑世人都淺薄,大都為名利恭敬虛度一生。能看到人生真諦的,少有其人。”
世人碌碌,為生計所擾,并不算難堪。只是豐師的“看不起”也是由衷之言,他并非以地位收入區分等級,倒與曾皙是一類人,以情操與眼界分高下,以底蘊與胸懷見天地。因此遺世獨立,后人難有逾越,高處不勝寒,也是情理之中。
人確是有著不同的層次,只是這層次并非由簡單的教育、金錢或出身來粗暴劃分。層次完全由后天修煉而成,更多的是一個人的文化、見識、教養、眼界和心胸。
它決定了一個人內心豐富的程度,談吐的氣質,或者最為實際的工作能力。
一篇文案放到老板的面前,他除了認知這是一篇能夠使用的文案,并沒有發現其中流暢的遣詞用句,豐富的旁征博引。
一份設計樣稿交給領導,被稱贊交稿真快,卻無法發現你的繪圖水準細膩精準——為此你曾專門自費去美術學院進修。
為公司談下一單重要的生意,上級表揚你為公司賺到大錢,可并不愿了解那些細節——當對方刁難時,你鏗鏘有力的回擊,不卑不亢的態度,征服對手的從容。
……
往往在得不到肯定的時候,我們會質疑自己。
為什么所有人都不喜歡我?為什么我的東西沒人認可?為什么我總覺得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懷才不遇”這件事,當然有可能是懷的“才”不夠。
但是也有另一種可能,你的能力已經超越了你所在的環境。
夸張一點的說法,也許可能“懷才過剩”。
并非所在的環境不夠好,相信我,一定有許多人在這個環境中如魚得水,自得其樂。
只是不適合你而已。
如果面臨這樣的狀況,請不要焦急,我的朋友。
高度并不應該成為壓力,而要成為優勢與動力。
時間和機遇終會送每個人去他們該去的地方,每個人都會尋找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天高海闊,各得其所,你定會如愿以償。
寬容并理解那些曾經不了解我們的人吧,因為我們也終將與他們握手作別。
你踮起腳,仍然看不到我的好。
所以我不怪你,不曾以我為驕傲。
熱門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