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一年,我和朋友在三亞休假,每天無所事事,溜達,閑逛,看人,看海。
一天,我們去一座小島,從亞龍灣坐游艇出發,在海上航行了一個多小時。天空藍得格外清澈,遠處的海和天連接在一起,消失在看不到的地方。一路上沒什么風,幾個朋友拿來魚竿,比賽釣魚。我玩了一會兒便沒了耐心,左看看右看看,也算有趣。
上了小島,看到高聳的椰子樹和各種喚不上名字的灌木叢,還有各色的三角梅開得熱烈。有朋友戴上潛水鏡開始尋找花樣別致的石頭,有朋友躲在樹蔭下看書,甚至有一位拿出了筆記本電腦。
我疑惑地走過去問他,干嘛出來玩還要帶電腦?多掃興。
他沒有抬頭,說,就處理下郵件,不然一會兒客戶就要等著急了。
我問,你沒有和他們說你在度假嗎?
他搖搖頭,沒有。
我豎起大拇指,牛!
下午時分,我們在島上吃自助餐,我打趣地和大家說,你瞧那誰,出來玩還不忘工作,真是把工作當命了,珍惜得很吶。
大家哄堂大笑,他也不好意思地摸摸頭。末了,他說,沒什么奇怪的呀,總不能每天無所事事吧,那多無聊啊。
2
那次一起同行的,有公司的老總,有外企的高管,有自媒體的伙伴,還有一位做影視的朋友。平日里難得相聚,但度假期間,每天總有幾個小時,大家都各自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發微信問時,幾乎每個人的回答都是,我處理個工作,一會兒去找你們。
每天我們都會在海邊散步,舉著傘擺出文藝的姿勢,讓朋友拍照,或者約好早晨看日出,或者一起去做SPA,行程很滿。
一天夜里,我們在海邊看到了非常美麗的星空。有朋友說,只要一面對這種廣闊的情境,就感覺自己格外渺小,覺得自己的工作生活都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實在不值得一提。
另一位說,活著,活著就是勝利,活著就是意義。
有人問我,你這么喜歡三亞,就沒想過某天離開北京,到這地方來生活嗎?
我攤攤手,說,我舍不得大城市方便的生活環境,舍不得那里各種讓我癡迷的東西,甚至還想更多地滿足自己的欲望。我最后總結說,我就是個俗人吧。
大家表示贊同。那位帶筆記本的男生輕輕地說,好像大家都一樣吧,只是暫時離開自己生活的環境,換個心情,最終還是要回去的。
3
我認識許多大公司的高層領導和一些創業公司的老總,在和他們聊天的時候,焦慮和危機感是頻繁出現的關鍵詞。
我曾說過這樣的觀點:人是靠著一定的焦慮值活下去的,將焦慮變成自己的動力,一步步達到想要的結局。
但我也在思考,還算年輕的我們,到底在焦慮些什么呢?
我在很多年前就有一個心愿,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希望生活的環境是家家有水戶戶有花,自己有家小客棧,生意不用太好,每天迎來送往,忙忙碌碌,也怡然自得。
我曾說,30歲的時候,我就要這么做。
然后,我就開始了自己的考察和實際行動。麗江是我的首選之地,我曾在那里實地調研過幾個月。我算了一筆賬,租院子、裝修、前期投入等等,我需要上百萬的資金。一想到這些,曾經那點想法就顯得有些幼稚了。
我也有在北上廣的朋友,想要辭職四處看看,像那些環游世界的人一樣充滿勇氣和信念。但轉念又一想,辭職后自己就沒有了經濟來源,銀行卡里可供支配的存款也不多,自己沒有任何的野外生存經驗,想要出去走走的先決條件好像根本不具備。
自己的能力和條件不足以支撐逃離現在的生活,又明白所謂的逃離根本不具有解決問題的實質作用,于是只能作罷,依然守著自己的工位默默不甘心。
有那么多文章都在說別想那么多,抓緊去做。但能做到的人卻總是寥寥無幾。我們都不是少數派,我們都是蕓蕓眾生中普通的一員,我們不是懼怕付出,而是害怕付出之后沒有自己想要的結果,甚至會葬送了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穩定生活。于是,我們焦慮。
4
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是要尋找到一個出口。
我們焦慮、彷徨,我們期待遠離現在的生活去看更廣闊的世界。我們總在思考所做的事情有沒有好的結果,是否具有格外的意義,它的因果在哪里。
但你要知道,沒有什么生活,可以脫離現實。你苦苦尋找生活的意義,當下沒有給你答案,不是換一個地方生活就會豁然開朗,也不是走到天涯海角就真的到了世界的盡頭。
這個世界沒有盡頭,我們想要的答案或許也不會暫時揭露。生活就是當下,就是此時此刻,沒什么,比活著更加重要。
當然,人都有情緒,情緒需要一個出口,尋找到一種可以讓自己不那么浮躁的方式,讓整個人寂靜下來。注定的遠方,你可以追逐,但那不是你的終點。
人不會一鍵重啟,只能選擇迂回和繼續前行,偶爾地在你的出口里自省、發現,別總是想著逃避,你逃不掉。
生活總是艱辛,日子依然漫長,你和我,都是時代洪流里非常微茫的存在。但是,再渺小的個體也要活得敞亮、自在,散發著光芒。
愿你出走片刻,歸來不再彷徨。
熱門專題: